短短兩天,洪江的主人就從周則範變成了王振宇。而周則範留在洪江的,只有周則範三笑丟洪江的故事。而周則範也留下了週三笑的綽號,成為洪江市民茶餘飯後的笑話。
王振宇也不傻,他不願意留話柄給省府的人,依然保留第五守備區,周則範依然是名義上司令,只不過這個司令被禮送出境了而已。
於是洪江好像什麼都沒變,又好像什麼都變了。。。
民國元年六月二十八日,王振宇大步邁進了洪江守備司令部。這裡之前是周則範的駐地,再往前就是洪江的縣衙。不過從現在起,這裡是王振宇的臨時住處。而何健等一批軍情處潛伏在洪江的軍官此時已經換上了藍灰色的軍裝,在這裡安心等待王振宇的接見了。
隨著宋浩民的一聲司令到,所以等候多時的軍情處人員全部起立,整齊的向大步邁入正堂的王振宇行了一個十分標準的軍禮。
王振宇對於著裝並不是十分講究,他身著的也不過是一套普通的藍灰色軍裝,和猛虎旅的其他官兵並無二樣。唯一可能不同的,只是領子上那閃閃發亮的將星,似乎是在時刻提醒著所有人,這是一位少將。
接下來,王振宇將給這次洪江戰事中立下最大功勞的軍情處人員頒發晉升命令和新軍銜。
當何健激動的從王振宇手中接過軍情處長任命時,眼淚忍不住的就奪眶而出。自己終於從一個小警察變成了猛虎旅的中層軍官了,這些年來的不得志,父親的失望,親朋的嘲諷,在這一刻被洗刷的乾乾淨淨了。王振宇滿面笑容的看著這個有些失態的部下,輕輕的拍了拍他肩膀,然後將少校領徽掛在了何健的領口。
說實在的,王振宇並不喜歡這個用領徽表明軍銜的方式,他認為軍銜就應該體現在肩章上,那才是真正的大氣,美觀。
晉升和授銜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畢竟潛伏洪江店的軍情人員攏共不到十五人。
嘉勉了眾人幾句,王振宇一屁股坐了下來,並示意大家都坐下來,別站著了。
這時,剛剛晉升少校處長的何健躬身遞上來一份材料,封面上寫著《洪商實錄》四個大字。
王振宇看到這四個字,對材料大感興趣,當場翻閱起來。
都是一些洪商大戶的資料:
1.朱志大,祖籍安徽涇縣人。洪江鉅商。咸豐年間隨母親來洪江安家創業,歷經苦難,先後開辦絲線鋪、布匹綢緞店、錢莊。因經營得當,管理有方,業績輝煌。1880年至1900年間,創立名牌“朱致大”油號,在漢口、鎮江、南京均設有莊號,店職員達數百人之眾,同時擁有七十餘家店鋪,除理髮業、洗浴業以外,幾乎壟斷了洪江各個行業,財力之大,規模之廣,為別家望塵莫及。
2.粱湘帆,字文鶴,祖籍河南開封。洪江鉅商。出生湖南會同縣,16歲來洪江做生意,靠賣涼粉餬口,後被朱致大老闆收為學徒。因勤奮能幹、頭腦精明,備受東家重用,三年後升為管家理事。清光緒五年,獨立門戶,創辦“梁德心堂”。經營木、油、鹽、米、茶、錢莊、絲繡、蘇廣、土產、南雜、洋行等,經營範圍擴充套件到雲南、貴州、漢口、蘇州、杭州、南京、上海一帶,資產巨豐。他為人慷慨豪氣,時常義助貧民,為地方捐獻善款甚多。
3.劉岐山,江西新幹縣人。洪江鉅商。(1860-1865)在太平軍當兵五年,離伍後回鄉務農,因家道貧困,隻身來洪江謀生創業。起先在“高燦順”油號當學徒。因精明強幹、膽識過人、業績顯著而升任為業務總管。1911年脫離高府,獨立門戶,從擺佈攤做起,費盡心血,建立“慶元豐”油號。他善於捕捉商機,轉變經營模式,週轉資金投入再生產,節省成本,自辦作坊。在上海、鎮江、漢口等地設立分莊併兼營匯兌業務,擁有百萬銀兩。何健對此人的標註用的是隸書:湘西一帶最大的鴉片販子。
4.徐東甫,江西新幹縣人。洪江富商。16歲進同族富商“徐復隆”油號當徒工,勤勞苦幹,多有建樹。自立門戶,開設“榮昌祥”布店、“徐榮昌”油號。他廣納賢才,運籌帷幄,長操勝算,資本逾百萬銀元。卻居豐思儉、富不忘本、舍財濟人,社會慈善募捐有求必應。對於這個人,何健還特別用一段小楷標註,今年四十有五,對於實業興國也是很有熱情。這個標註,讓王振宇立刻對這個商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5.劉松修,江西新喻縣人。洪江富商。光緒初年,隨父親劉蔚齋來洪江創業經商,先後與同鄉合夥開辦“協和”錢莊,後改辦“慶豐祥”布店、“劉同慶”油號、“劉安慶”油號。何健特別標準:劉松修三十有二,擅長管理,重視經濟核算,建立了往來存欠比期掛牌、貨物、生產、工具,的盤存制度。他還善於用人,絡資訊、分析行情、注重產品質量、講究誠通道德、讓實利於顧客、關心員工福利、產業越做越大。
6.陳崑山,江西新幹縣人。洪江富商。拔貢出生,曾為“高燦順”油號店員,因才幹超群,升為漢口分莊管事。後獨自經營,與其子陳秋壁開設“益豐仕”布店、“陳敦仁”藥店,併兼加工、自制批發、零售業務,且在常德、漢口、上海、杭州等地設有布綢專莊。何健對此父子也做了特別標註:陳氏父子忠厚仁義、為人謙和、任人唯賢,見才不遺。為洪江商界培養了不少經營才俊。
7.楊竹秋,洪江儒商。清末秀才,知書達理,胸存抱負,為循孝道,替慈母之勞,棄官不就。1894年與人合資,獨支門庭,掌管家業。開創名牌“楊恆源”油號。何健對此人的標註是:經營之餘熱衷於古玩收藏。
8.周質雲,洪江義商。13歲來洪江學徒,後獨自經營紗布、生漆、桐油。苦心磨礪,儉而忘其苦,勤而忘其勞,廣交遊、重承諾、見誠信,富而不忘本,濟困扶危,資助鄉里,熱心公益,人稱義商。
9.楊金生,洪江富商。出生寒門,經歷坎坷,勤於打拼。做陶瓷生意起家,後經營黃豆、牛皮、水銀、木材,創名牌“怡昌厚”、“慎昌森”。雖為富商,生活卻極為儉樸,但待人厚道,慷慨大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