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國當大帥

第020章 揚名天下(三)

面對兩個記者採訪的時候,王振宇的答覆很仔細很有條理,直接顛覆了兩位對這個時代軍人粗魯沒文化的認識。同時也讓邵飄萍和黃遠生非常驚訝於這位年輕民軍軍官的膽量和勇氣。

邵飄萍:“王管帶,我非常好奇於你當時為什麼敢於冒著這麼大的風險,率領一支孤軍深入韃子兵腹地進行這樣一場夜襲。”

王振宇:“當時根本沒想那麼多,只是本著一個革命軍人的執著,無論如何要完成黃總司令的命令,摧毀韃子軍的輜重。”

黃遠生:“那後來的伏擊呢?據我所知,您當時已經得手了,不趁夜色撤退,為什麼要冒險進行那樣一場伏擊?”

王振宇:“送上門的肥肉,如果不吃的話,是對不起那些犧牲的烈士們的。而且恰恰是這樣一場計劃外的伏擊,才使得敵軍不得不全部回援玉帶門,我也才能帶著我的弟兄們大搖大擺的從宗關原路返回啊!呵呵,現在想想也是運氣好,兩位大記者妙筆生花,可這一點得如實寫。不然讀者讀了會以為我是能掐會算的算命先生的,那兄弟以後估計真得去找個地方擺攤算命了。呵呵”

王振宇的實誠,風趣和幽默讓大家都笑開了。採訪活動也變得輕鬆愉快取來。不過截稿的時候,王振宇看了下稿子,這那裡是在報道一場軍事行動,完全就是一篇引人入勝的傳奇小說啊。(事實上,奇襲玉帶門在後來的報道中還真讓這兩位整成連載了。)

採訪結束的時候,邵飄萍甚至略有些激動的握著王振宇的手說:“王管帶,民軍能有你這樣有膽有識的優秀青年軍官,推翻滿清那是指日可待啊!”

到是黃遠生憋著眉頭對王振宇道:“王管帶,你覺得這場革命會取得勝利嗎?”

王振宇可是來自後世,他自然是知道從最初目的的角度來說,辛亥革命是一場失敗的革命,而且還是非常失敗的革命,僅僅是現有的政治權力進行了二次分配,把權利從滿清權貴集團手裡轉到了北洋集體和部分所謂革命新軍閥的手裡。然後天還是那個天,地還是那個地,列強變得更跋扈了,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更難過了。因此辛亥革命固然偉大,但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完全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但是對於中國來說,這不過是新生前的陣痛,不可避免的。

這些話,王振宇自然不可能和黃遠生明說,畢竟交淺言深在任何時代都是一種忌諱。他只是非常有力的握住這位民國著名記者的手道:“革命從來都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勝利的道路還很長,值得我們這一代人用一生去奮鬥和追求。”

就這最後一句話,事後讓黃遠生回味了很久。直到數年後,黃遠生在美國被國父孫中山指使的刺客射殺,在臨死前那一剎那,他突然又想起了這句話,似乎全明白了。

漢民日報雖然只是個小報,但此時中國的報社業也就那麼大,上海地區的報社甚至都聚集在一條街上。

訊息一經發布,在沒有智慧財產權保護一說的時代,各大報刊紛紛轉載了邵飄萍和黃遠生聯名發表的文章,這也是歷史上兩人唯一一次合作撰文。

王振宇這個名字很快就跟智取荊州的王振亞(後改名王正雅)一起被吹成了民軍的兩大戰神,儘管兩個人目前在民軍中都不是什麼重量級人物。但是讓記者們妙筆一寫,如今都成了這場革命的希望了。

兩人又都是湖南人,名字如此卻如此接近,不清楚內情的老百姓都誤以為兩人是親兄弟,四處傳播著王家將滅韃子的傳說,只是不知道這二王誰為長誰為次。

作為當下中國範圍內歷史最悠久的英文報紙,《字林西報》的編輯們豈會視而不見,他們自然也轉載了玉帶門奇襲戰民軍大捷這一訊息。

1911年11月25日,大清帝國的都城北京已經是冬季了,寒風肆虐,大地早就披上了厚厚的銀裝,街上行人稀少,紫禁城的暗紅色的宮牆依然高高的聳立在那裡,在白茫茫的一片中顯得十分突兀。整個皇城看起來依然是那麼的宏大雄偉,可是那一絲絲衰敗的情緒卻是這蒼茫的白雪無法遮掩的。

南方的戰事十分不順,臨危受命的袁世凱又跟三國裡的曹操似的獨攬大權,養賊自重。大清帝國的王公勳貴們雖然數量眾多,卻也沒幾個還有實力和心思去捍衛這祖宗創下的二百年基業;部分依然忠於大清的官員們,除了整日端坐在衙門裡哀聲嘆氣外也實在是拿不出個什麼好章程來;孔孟學生自居的一大票腐儒天天在宮門口喊著要為國盡忠,卻也不見真有幾個夠膽南下去找亂黨拼命的。整個帝國就如一艘四處破洞,大量進水的大木艦,鐵定是補不好了,就是不知道最終什麼時候會沉。

中南海,袁世凱的大兒子袁克定正拖著一條殘腿,踏著白雪來找他的父親,仔細一瞧,這位袁大公子手裡拿著的正是最新一期的《字林西報》。

“父親,您快看看,報紙上說馮大人他們在漢口吃了敗仗。”袁克定一進門就在嚷嚷。

袁世凱此刻正襟危坐在堂上,剛和徐世昌等人議完幾件要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