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同眼皮一抬道:“林公子不在溫香軟玉中大夢,怎麼有雅興來公主府指教?”
李和同的話音剛落,會客廳裡的空氣便驟然緊繃。
長公主端坐在主位,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茶盞邊緣,眼神頗有興趣的看向林浪。
她已打定了主意,今日只帶了耳朵,哪怕林浪和李和同吵翻了天,也絕不開口。
開口之際,就是已下了決斷之時。
林浪卻忽然笑了,那笑聲裡帶著三分戲謔,七分冷峭:“李大人倒是比月華樓的姑娘們更懂'指教'二字。只是不知大人制定儲糧策時,是否也抱著指教百姓如何餓肚子的心思?“
“放肆!“李和同猛地拍案而起,青色袍袖翻飛,“儲糧乃為賑災,關乎國本!你這流連勾欄的浪子懂什麼?“
林浪直起身,臉上痞氣散去大半,目光落在李和同身上:“李大人既輔佐公主制定儲糧策,想必對京畿農戶的生計瞭如指掌?“
“自然。“李和同放下茶盞,“京畿農戶年均收糧五石,繳糧二石後尚有盈餘。“
“五石?“林浪忽然笑出聲,“大人是從《農桑要術》上看來的,還是親眼見過農戶糧倉?“
林浪起身向前一步,聲音陡然拔高:“去年京西暴雨,三成農田顆粒無收;今年開春蝗災,東郊麥田減產四成!您策文裡寫的'年均五石',是把天災當擺設了不成?”
李和同臉色微變:“天災自有朝廷賑災,儲糧本就是為應對此等情形。”
“賑災?“林浪追問,“按您的策文,糧倉由各縣兼管,開倉需層層上報戶部。敢問大人,從災情發生到戶部的批文下發,最遠的縣你可知需要多久?“
李和同一怔:“應需七日左右。“
“七日?“林浪冷笑,“等朝廷的批文送到,災民怕早就要易子而食了。你可知青黃不接時,農戶一天只敢喝兩頓稀粥?你可知孩童餓得啃樹皮,拉不出屎活活憋死?這些,策文裡寫了嗎?“
長公主握著絹帕的手微微收緊。她雖久居深宮,卻也聽過災情慘狀,只是從未想過其中細節如此觸目驚心。
李和同面色微變,“這不過就是些細枝末節,我與長公主殿下到時議個可行的方案改了就是。”
說完看向公主行了一禮道:“公主,在下寫這策文之時,一時疏忽,還請公主恕罪。”
林浪撇了撇嘴,這個李和同倒是能屈能伸,知道在這一點上辯不過自己,乾脆用一時疏忽的說辭搪塞。
不過李和同此話一出,倒是讓林浪得到了一個重要的資訊。
這策文既然不是公主寫的,那等會兒他噴起來,就不需要顧及什麼了。
“李先生疏忽的怕不僅是這一點吧?”
“你讓農戶按戶繳糧,卻不知張三家有五口人只種兩畝地,李四家有兩丁卻分了十畝田;您讓糧商平價售糧,卻不知他們會勾結官吏,白天百姓按市價賣給官府,夜裡糧商翻三倍賣給百姓!“
李和同額頭冷汗直冒,手用力捏著身後的方桌反駁道:“糧商勾結官吏,不過是少數貪官汙吏罷了!你以偏概全,將我大齊所有官吏全部打成貪官,到底是何居心?”
說完,李和同轉向長公主道:“聖人曾言:‘人之性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我大齊官員,皆讀聖賢書,貪腐之輩不過九牛一毛,林浪枉讀聖賢書,將我大齊所有官員,盡皆當成貪官汙吏,其心可誅!”
“請長公主將此狂徒逐出公主府!”
李和同話音剛落,就感覺一陣勁風襲來,林浪的右手親切的撫摸上了他的左臉!
這一巴掌打的那叫一個穩準狠,李和同只覺得眼前冒出點點金星,腳下一個踉蹌,踏著小碎步身子一陣晃動才穩住了身形。
反應過來發生什麼的李和同,只覺得一股邪火直奔腦門,張牙舞爪的就衝向了林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