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駐紮在揚州的,但是跟黃得功發生衝突,後來就率兵北上。
手下有個兩三萬人馬,原本是李自成的手下,結果把李自成的小妾給勾搭上了,不得已只能是投降大明。
對於此人的歷史評價,朱慈琅也曾經看過,算是忠於明朝的,但個人地盤兒思想過重,最後也被史可法勸說,準備北上伐清,結果還沒開始打,就被人給幹掉了,算是運氣不好。
“殿下此人受封討逆將軍的時候,曾經在京城見過殿下一面。”
王才對於這些事情記得比較清楚,自魯東省以來,只要是見過殿下的官員,基本上拜見過後都歸順了,這高傑…
“王總管,此人可不是那麼簡單,朱由崧登基的時候,他可是定策功臣,能夠當上這四鎮軍閥之一,那也是給朱由崧出了力的,我們貿然勸降,估計效果不大。”
一路上諸葛元都在蒐集高傑的訊息。
此人既然如此賣力的幫助朱由崧登基,恐怕對我們也不怎麼感冒,再加上手底下實力強悍,未必看得上我們。
江南朝廷的實質就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各路人員為了自己的利益,上一秒還在把酒言歡,下一秒可能就拔刀互砍了。
這個道理朱慈琅還是明白的,在滿清的壓力之下,若是能拉過來還是拉過來。
“咱們軍隊可有和高傑不錯之人?”
聽到朱慈琅這句話,手下的人也就明白了,朱慈琅肯定是想要勸降。
想想也很正常,咱們只有兩萬來人,還有一萬多的烏合之眾,為了吃口飯才跟著咱們,如果要是一路打過去,估計江北四鎮挑戰上兩個所剩之人就不多了。
“殿下,當日高傑入京,在下跟其有一面之緣,若殿下有意,老奴去探探。”
一路上王才也沒立什麼功,現在去高傑的大營雖然極其危險,但如果成功了的話,這功勞可不小。
“王總管忠勇之心可表,但江北四鎮……”
諸葛元覺得沒什麼用處,這個時候就不應該勸降,但看朱慈琅伸出了手,他也就把剩下的話給嚥下去了。
“本宮親自手書一封,你交給高傑,成不成的總要去試試。”
面對明末的各路軍閥,朱慈琅早就確定了自己的想法,能拉攏的就拉攏,不能拉攏的直接打。
有了這五千忠義之士,在朱慈琅看來打敗高傑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可若是高傑軍中尚有忠於大明之人,那這場戰爭可就是自相殘殺了,朱慈琅最不願意看到的也是這個,現在應該集結所有的力量,共抗滿清才是。
“殿下英明。”
王才趕緊命小太監送上紙筆,有了四輪馬車之後,朱慈琅出行也更方便了,馬車周邊糊上鐵皮,內裡鋪上毛皮,舒服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