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琅從來不搞老使用者如豬狗那一說,在給新人獎金的時候,老人必須得補足了才行,他們才是朱慈琅立足的根本,如果要是光顧著巴結新人,這些老人肯定心存不滿,到最後反了都有可能。
“末將領命。”
將軍們齊刷刷的單膝,跪地接了命令之後馬上就去辦了,他們才不管太子殿下的錢從哪來。反正太子殿下答應了的事情從來都沒有食言過。
“殿下,咱們的錢……”
來到魯東之後,並沒有找到任何可用的錢,李自成他們走的時候如同蝗蟲一樣,官倉民倉全部搶了個乾淨。
“這事兒你不用操心,這兩天我會讓人把錢運過去,你只需要做好登記記錄,不能枉費本宮的每一文錢,如有貪汙者當場斬殺。”
朱慈琅最痛恨的就是貪汙,這是從內到外一種毀壞的標誌,所以在起家的萌芽階段,也絕不能夠讓這種事情成長起來,發現一例處置一例,不管你戰場上多麼的英勇,也不管你平時多麼有用,只要是涉及到貪汙,一律全部掉腦袋,用嚴重的刑罰告誡全軍貪汙必被殺。
上百名騎兵分成二十多支小隊開始沿著官道各處張貼皇榜。
本身朱慈琅是想著以人傳人的方式把這訊息傳播出去,這樣也顯得比較真切,但此刻已經等不了那麼多時間了,只能是以最快的方式傳檄全省。
重賞的效果很快就出來了,當天下午的時候,就有人帶著軍隊過來了。
朱慈琅發現來頭的大部分都是把總,也就是掌管四百五十名軍士的軍隊軍官。
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從底層上來的,對於讀書人的那些猜想了解的也不多,但常年的教育忠孝禮義還是明白的。
雖然大明朝搞得天下民不聊生,但他們這些當兵的還是屬於大明朝的人,吃官餉是他們一輩子的夢想,之前找不到朝廷,現在太子殿下出來了,咱們如果不抓緊時間過去投奔,將來大明朝復國之後恐怕要怪罪於我們。
要知道現在很多人都還覺得起義軍不可能滅亡大明,畢竟是兩百多年的王朝。
總覺得是京城周圍沒緩過氣兒來,更何況大明朝遇到的劫數也是比較多的,從土木堡到現在京城被圍多少次,不都挺過來了嗎?
再加上這年代的訊息比較閉塞,有很多人只知道李自成帶著人奔京城去了,至於京城那邊到底是啥情況,咱也不知道,太子殿下的徵兵令上那國璽大印可假不了。
沒準就是奉皇爺之命,來山東調取勤王之兵。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投奔了過去,合格之後立馬就有五個月的薪水,這都多少個月沒見現錢了。
一堆人等著殿下考核,完了好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