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鳴猛地鬆開劍,手掌顫抖不已。
他沒有在乎,直截了當地對趙王說:“大王,慧眼寶衣依舊還是慧眼寶衣。”
“我們今天的對話,您儘可以當作從未發生。”
“六國會敬畏大王,不會嘲笑大王,他們會羨慕大王獲得了一件能辨識智者與愚人的神衣。”
“如果您不滿足,可以把這件慧眼寶衣送給其他國家的君王。”
“我陳鳴敢保證,每位君王見了都會讚歎這件神衣。”
大王,您應該清楚我的意圖。
趙王最後放下劍,自嘲地笑了幾聲:“哈哈哈……真是荒謬,一國君王,明知道受騙,卻不能懲罰騙子,還得繼續受騙。”
趙王沉默片刻,目光復雜地瞪著陳鳴:“陳鳴,這太荒唐了!”
“我真希望自己是昏君,那樣就能直接殺了你!”
陳鳴面無表情:“大王,如果我有意欺騙您,我會告訴您寶衣的真相嗎?”
“您想封我為侯拜相,如此優待,我怎會欺騙?”
接著,陳鳴語氣加重:“大王想成為明君,首先必須看得清楚,要學會視而不見。”
“群臣欺騙您,是因為他們害怕您,所以都看到了寶衣。”
“現在,我請問大王,您會重用一位無知愚昧的臣子嗎?”
趙王握緊雙拳,情緒激動,突然轉身站在陳鳴面前,抬手向他行了一禮。
“趙偃拜先生,先生的傷,是我的過錯。”
趙王沒有得到陳鳴的回應,又一次行禮說。
“趙偃再拜先生,感謝先生的教誨,教我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君主。”
趙王緊接著第三次拜倒:“趙偃三拜先生,請求先生傳授我強國之道。”
三拜完畢,陳鳴愣在原地,無言以對,只能說道:“大王,不必這樣。”
“我只是秦國的一個使者,而且年紀尚小,先生這個稱呼我愧不敢當。”
趙王搖頭反駁:“古時候項橐七歲就擔任孔子的老師,我拜十三歲的陳鳴為先生,有何不可?”
“我知道你不願加入趙國,所以才用先生稱呼你。”
陳鳴直言:“大王,您過於高估我了,強國之道不可能僅憑空談實現。”
“但我有一個建議,雖然聽起來簡單,卻少有君主真正做到。”
\t“好,寡人願聽!”
……
\t\t“大王,選賢而非選親。”
“應當挑選真正有才能的人繼承王位,而不是一味傳位給子孫。”
“秦國宣公原有九子,但他去世後,傳位給了有才能的二弟,即宣公。”
“宣公去世,同樣沒有立自己的兒子為王,而是讓更賢能的三弟即位,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從那時起,大秦走上了一條強國之路,從最弱發展成現在的最強。”
\t\t趙王聽後,心情沉重,閉上眼睛,沉默許久。
這個建議簡單明瞭,切中要害,確實是強國之策。
人性有弱點,沒有誰願意把自己的成果輕易讓給他人,都希望子孫能繼承下去。
趙王直言不諱:“陳鳴,你的建議,我做不到。”
陳鳴笑了笑:“這確實很難,目前七國的君王都做不到。”
趙王嘆息:“這場賭局我輸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