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就是在效能和製程上碳基晶片確實和矽基晶片還有一些差距。
儘管碳基晶片具有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可以使得電子在其中移動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在相同工藝節點下,碳基電晶體的執行速度可比矽基電晶體快5-10倍,而功耗卻能降低至矽基的1/10。
但製程上的差距卻不是那麼容易就抹平的。
雖然這些年以來國內在光刻機以及半導體相關的領域投入很大,但要全面追上的西方國家已經研究到兩奈米乃至一奈米的程序依舊還差一些時間。
另一方面就是生態系統的相對缺乏了。
矽基晶片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形成了從設計工具、製造裝置、生產工藝到應用市場的極其完善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
而碳基晶片作為一個新興技術,在這些方面幾乎是從零開始,需要投入巨資和漫長的時間來構建整個產業生態,包括專用的eda軟體、行業標準、人才培養等。
華國在這方面已經投入了資金政策等各方面的扶持,幾年的時間下來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國內已經快全面取代矽基半導體了。
但問題是你沒法強制要求國外的企業也使用碳基晶片生態系統。
不過即便是如此,在矽基晶片竭盡全力‘擠牙膏’,臺積電甚至將晶片程序推進到1奈米的情況下,碳基晶片依舊搶到了至少一半的國際市場份額。
剩下的就只能靠時間慢慢的磨,或者是碳基晶片的效能來個大爆發,全面超越矽基晶片了。
否則想全面擊垮矽基晶片,還需要一些年的時間。
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矽基晶片半導體這種市場無比龐大的領域,也不可能短時間就完全消散。
當然,徐川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安靜的等待矽基晶片的末日到來就是了。
臺積電和阿斯麥再牛逼,也不可能將矽基晶片的程序做到1奈米以下。
等碳基晶片的追上矽基晶片的極限後,就是後者的末日。
不過有機會加速一般矽基半導體的死亡,徐川還是挺樂見其成的。
斯圖爾特·帕金提出的自旋閥讀寫磁頭技術與賽道儲存器的確勾引起了他的興趣。
“100萬倍?你確定?”
聽到這個數字後,徐川饒有興趣的詢問道:“能簡單的介紹一下你的這兩項技術嗎?”
斯圖爾特·帕金迅速點點頭,組織了一下語言後開口道:“通常來說,一個器件通常只有一個位元,資料儲存在一個固定的位置。”
“但在賽道儲存器中,資料儲存在磁自旋紋理壁或兩個磁區域之間的邊界中。”
“我的研究是在一個非常非常細的磁性奈米線中儲存這些磁疇壁的整個序列。”
“而透過在這條磁性導線中傳遞電流,你可以在不移動任何原子的情況下沿著導線以物理方式移動資料。”
“只需要旋轉磁性自旋就能做到!”
“同時,資訊可以沿著那條線以物理方式移動到器件上進行讀寫。”
“這意味著在一個器件中,我們可以儲存100位元的資訊!”
聞言,徐川有些好奇的問道:“但這也達不到一萬倍的資訊密度吧?”
聽到這話,斯圖爾特·帕金略微有些尷尬搓了搓手,開口道:“但我們可以把幾個水平賽道堆迭起來,一個迭一個,我們就可以製造出效能呈指數增加裝置!”
“理論上來說,的確是可以做到比傳統磁碟驅動器好一萬倍的效能。”
“好吧.或許達不到一萬倍,但至少是傳統磁碟驅動器的數百甚至是數千倍以上,我可以保證!”
聽完這位斯圖爾特·帕金教授的介紹,徐川饒有興趣的開口問道:“如果如你所說,它已經在矽基晶片上得到了驗證的話,為什麼我從沒有在市面上看到過它的身影。”
聽到這話,斯圖爾特·帕金還沒來得及回答,站在一旁的弗蘭克·維爾澤克教授就開口了。
“因為他還沒有找到奈米尺度下精確控制多個磁疇壁的移動且不破壞資料的方法,以及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為大規模、低成本的商業化產品的手段。”
聽到這話,斯圖爾特·帕金頓時就看了過去,眼神中帶著一絲尷尬和不滿。
對面,弗蘭克·維爾澤克聳了聳肩,開口道:“夥計,你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徐川拉投資不是嗎?”
略微停頓了一下,他看向徐川,緊接著開口道:“這項技術曾受德國研究基金會及奧地利科學基金聯合資助過,耗費了上千萬歐元的資金,但進度比想象中要慢不少,以至於他現在的專案面臨資金中斷的危機。”
“我欠這傢伙一個人情,所以願意帶他來見見你,但是否願意投資他,這個看你自己的想法,我對這方面並不是很瞭解。”
對面,斯圖爾特·帕金教授連忙開口道:“請相信我,我已經找到了解決精確控制多個磁疇壁的移動的方向!只需要再實驗一些次數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保證!”
徐川笑了笑,開口道:“我想你應該知道我的公開郵箱,將你的研究報告和資料資料發過來吧。”
“如果它真如你所說的一樣潛力巨大值得投入,我會給你回答的。”
他沒太在意對方的保證,這種研究上的事情,誰也無法保證時間和成果。
不過這項技術聽上去還是值得他投入的。
如果有機會加速矽基晶片和矽基半導體的死亡,他還是樂意投資這項技術的。
畢竟投資研究的那點錢,如果能夠提前矽基晶片和矽基半導體產業半年死亡,都足夠在這半年內翻十倍百倍的從市場上賺回來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碳基晶片全面取代矽基晶片的影響力,加速華國在半導體領域的佈局。
那些以米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之所以不斷的擠牙膏,透過釋放潛力的手段來用矽基晶片對抗碳基晶片,不就是想利用矽基晶片還能撐著的這幾年大規模投入研究碳基晶片嗎?
或許有人會覺得都已經有量子計算機,還研究碳基晶片做什麼。
但事實是碳基晶片和量子計算機是兩個不同的賽道。
的確,量子計算機的計算效能遠超碳基晶片,但量子計算機也並非“萬能”。
它對在密碼破解、材料模擬、人工智慧最佳化等特定領域擁有碾壓傳統計算機的潛力,但它不會取代我們日常使用的經典計算機。
尤其是對於我們日常的辦公、上網等任務,碳基晶片至少在當下乃至未來二三十年內的的時間中仍然更快、更高效、更經濟。
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們不會是‘二選一’的關係,而更可能是共存和互補的關係。
碳基晶片處理日常通用任務和作為量子計算機的控制終端,而量子計算機則作為強大的協處理器,專門攻克最棘手的科學和工程難題。
所以斯圖爾特·帕金教授的研究聽上去還是很不錯的。
當然,前提是真值得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