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科舉取消?我忽悠朱棣造反

第4章 拜帖

泥巴院內,葉謙看著蔚藍天空發呆。

屋內,葉氏跟阿妹兩人已經睡下,腦海中回想今日發生的種種,葉謙深邃的雙眸中燃氣了星星之火。

今日,他算徹底體驗了封建王朝下,普通百姓不如芻狗的真諦。

錦上添花大有人在,雪中送炭又有幾人?

前身中舉,那些巴結之人隨之而來,可如今僅是因為科舉的取消,那些巴結之人也全都露出了本來的面目。

權利!

身份!

在任何年代,果真都是最重要的。

此刻的葉謙,也對權利產生了極度的渴望。但現在,並非是想這些事情的時候。

與周家的鄰里民約只剩下一日多時間,五兩白銀至今沒有著落。

借?

顯然不成。

洪武年間,雖朱元璋體恤百姓,推行墾荒、屯田、興修水利,鼓勵種植經濟作物,同時頒佈賦稅減免的政策,可這並沒有讓百姓物質生活有所改善,就如同葉謙這等生活在底層的百姓家庭,一年的收入也不過二三兩銀子。

五兩白銀,已是三口之家兩年的口糧了。

葉謙雖是穿越而來,賺錢的門道比比皆是,可時不等人,現在的葉謙只能另尋它法。

離開之前,葉謙去了一趟隔壁張嬸家,得知葉謙要去縣城,張嬸很痛快攬下了照顧葉氏母女的活兒。

徒步前往縣城需半個時辰,在前往縣城途中,葉謙偶遇一老伯駕著驢車陷於坑窪之中,幸得葉謙相助,才為老伯解決麻煩。

在得知葉謙也是前往縣城,為報葉謙相助之情,老伯共邀葉謙乘坐驢車前往。

經過一路交談,葉謙得知老伯來自鄰村,平日以販賣瓜果蔬菜謀生,生活雖說不算富裕,但也過的去。

在交談下,葉謙得知,明日是吳縣李家老爺,李溫韋七十壽辰,老伯這一車瓜果蔬菜正是送往李家的。

李溫韋樂善好施,在吳縣負盛名具,被稱李大善人。

也葉謙一樣,青年時期的李溫韋十年寒窗,唯一不同的是,李溫韋家境豐厚,在幾次鄉試落榜之後,李溫韋在親朋好友的介紹下做起了茶商。

歷經數十年的摸爬滾打,讓晚年的李溫韋成為了富商。

但李溫韋不忘初心,喜歡以文會友,據說此次前來參與壽宴的文人墨士不知幾何,壽宴上,李溫韋甚至還設了彩頭,相邀前來的文人墨士以文會友,拔得頭籌之人,李溫韋會滿足對方一個條件。

機會!

這對於葉謙而言,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但這個想法僅是在葉謙腦海中一閃而過。作為吳縣舉人的他,並沒有收到李家的請柬,這不請自去,實屬唐突。

至於搞錢的門道,其實葉謙心中已經有了計劃。

抵達縣城,葉謙與老伯道別之後便自行離去,他並沒有在縣城內四處轉悠,而是目的明確,很快去到了鹽商張員外的家。

鹽茶之利尤巨,非鉅商賈不能任。

鹽與茶,卻又有不同之處。

食鹽是民生必需品,歷來是封建王朝壟斷專賣的物件。鹽的市場價格遠高於其實際價值,而要成為鹽商,家境殷實是其一,其二,則是要得到官府的授權。

說白了,明朝的鹽商具有官商的性質。

而此次葉謙來到張家,只為一件事。

談生意!

與富甲一方的鹽商家族談生意,或許很多人看來葉謙是在異想天開,可葉謙心中卻是有著十足的把握。

看了一眼大門兩側的家僕,葉謙繼而上前從懷中取出一份拜帖交到其中一人手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