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孫弘懿這話,葉謙也沒有繼續在追問。
“葉舉人,今後可有什麼打算?”
孫弘懿突然問道。
葉謙苦笑:“我被讀書之人十年寒窗,所尋目標所同,報效朝廷。可如今朝廷取消科舉,我輩讀書之人想要出頭難上加難。”
“葉舉人所言倒也有幾分道理。如果……”
“本官說是如果,朝廷若能給葉舉人一個報效的機會,葉舉人心中又有何抱負?”
孫弘懿繼續問道。
“那縣太爺呢?縣太爺心中又有何抱負?”
葉謙反問。
孫弘懿笑著搖頭:“為官者,自心懷百姓,心繫天下。”
葉謙搖頭:“縣太爺之抱負令葉某欽佩。葉某所想也很簡單,寧做我豈其卿!”
寧做我豈其卿!
寧願保持自我,也不趨炎附勢、依附他人!
當孫弘懿在聽到葉謙這句話的時候,他的臉上露出欣慰之色。
“葉舉人,昨日本官以將葉舉人之名記錄舉薦文函,上奏朝廷。倘若葉舉人真有機會為朝廷效力,本官希望你能記住今日所說的話。”
葉謙看向孫弘懿,臉上露出不可思議之色。
孫弘懿笑到:“那位爺在昨日臨走之前交代本官,說葉舉人才德兼備,在一些事情上有著自己很深的見解,如此賢才若能為朝廷效力,是乃朝廷之幸,故特此讓本官向朝廷舉薦!”
葉謙表面看似平靜,實則內心卻已經是欣喜若狂。
自從與周家的事情發生之後,葉謙心中便已經明確了自己接下來要走的路,雖此次舉薦並非百分百能讓他踏入官場,但有機會總比沒機會強。
葉謙當即起身,臉色肅穆朝著孫弘懿拱手行禮:“縣太爺之恩,葉謙沒齒難忘!”
孫弘懿笑著擺手:“得此機會,全因葉舉人自己,本官既承皇命,得葉舉人如此良才,若就這般流走,這非本官不幸,而是大明不幸!”
葉謙今日心情甚悅,聽著葉謙的侃侃而談,孫弘懿也跟葉謙惺惺相惜,相見恨晚。
“大人。”
門外,縣衙主簿匆匆走來。
“大人,按照大人吩咐,屬下將近些年來吳縣一些案件做了梳理。”
說罷,主簿將一本冊子遞上。
孫弘懿點頭接過,揮了揮手。
主簿會意,躬身行禮,方才退去。
“縣太爺若有公務在身,葉某就不打擾縣太爺了。”
葉謙起身行禮,本欲離去,卻是被孫弘懿叫住。
“葉舉人暫且留步!”
“葉舉人本是吳縣之人,對於吳縣必定熟悉於本官,本官還有些事情要向葉舉人請教,不如葉舉人稍留片刻?”
孫弘懿話已經說出口,葉謙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葉舉人可知,吳縣上任縣老爺為何會被朝廷黜免,淪為階下囚?”
葉謙自然清楚。
“所傳因為坐贓。”
“然也!”
孫弘懿點頭:“本官走馬上任不過數日,對於吳縣的情況一知半解,既葉舉人也知此事,那不知葉舉人如何看待?”
葉謙知道,孫弘懿這是在考驗自己。
在沉思片刻後,葉謙也說出了一句令孫弘懿吃驚不已的話。
“縣太爺,這天下州府,為官而不貪者,又有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