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影片通古代,歷朝歷代集體破防

第8章 何為天可汗,劉徹的野望!

“將來陛下剿滅匈奴,倒是可以仿造這位後世天可汗,對受降的匈奴人採用同樣的措施。”

大殿內,主父偃捋著鬍鬚感嘆道。

一旁的東方朔倒是有些疑慮。

“只是非吾族類,其心必異,有唐太宗這樣的英主在,各族尚且能夠做到平安無事,可一旦其逝去,後世君主還能鎮得住這些異族嗎?”

此刻隨著東方朔一陣發言,距離後世大唐七百餘年前的武帝時期,也爆發一場如何安置突厥人的辯論。

不少保守者對東方朔的觀點表示贊同,觀點無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中原與匈奴世仇”之類的,主張將匈奴驅逐得遠遠的。

也有一些人覺得應該效仿唐太宗的做法,應該像對待漢族百姓一樣善待他們。

不過更多的大臣認為,唐太宗想要將其漢化的思路是對的,只是做法過於柔和。

而且將之聚集在一起,漢化難度頗大,恐生亂子,應該將其人口打散,分到全國各處。

這樣,即便這些異族想要做亂,也不足為懼。

三方爭論的有了好一會。

片刻後。

眼瞅著大家都說的差不多了,主父偃這才開口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匈奴屠戮我大漢子民,若陛下身為百姓,自當視匈奴為仇敵,趕盡殺絕。”

“然作為天子,當視天下人為子民,這才是天子應有的氣度。”

“當初秦一統天下之後,六國百姓習慣自稱齊人楚人燕人而非秦人,可百年之後呢?”

“這些人不都成了大漢子民,是陛下您的子民嗎?”

“不過中原百姓乃是天下根本,陛下當重根本,臣也建議將這些異族打散到全國各處去。”

主父偃的一番言論,算是說到劉徹的心坎去了,令他頗為認可的點了頭。

是啊。

管他什麼民族,哪國人,經過百年融合後,也都成了漢人。

至於東方朔擔心唐太宗死後後世帝王鎮壓不住異族,想要將其趕盡殺絕,就顯得有些極端了。

始皇帝總不能說因為擔心自己死後六國貴族復辟就不考慮一掃六國了吧?

劉徹覺得這鍋還真不能甩到異族身上。

主要還是要看後世君主是否賢明。

若秦二世賢明,大秦又豈會二世而亡?

換句話說,倘若李世民之後的帝王是賢明的,大唐自然有辦法收攏各族民心,不用擔心這些問題。

可如果帝王是昏庸,即便沒有異族作亂,也會有漢人反叛,到這個時候總不能還甩鍋給胡人吧?

況且異族中有反賊,也會有忠臣,身為明君,當知人善用,不能因為其出身就有不同的看法。

只是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各個民族得以親如一家,融合成一個整體,當真是一番盛世!”

身為帝王。

劉徹自然明白這位後世的唐太宗能夠讓各族心甘情願的尊其為“天可汗”,視其為父母,究竟是何等的困難。

試想一下,把時間維度放到百年、千年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各個民族親如一家,將會是何等盛景。

不過他也明白,想要將異族漢化,究竟是何等的艱難。

儘管他理解李世民的想法,但並不意味著他會完全照搬對方的策略。

畢竟。

中華才是天下的根基,四夷之人,乃同枝葉。

像李世民那樣厚枝葉而輕根基,非長治久安之策。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