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裡,趙建國變本加厲地給沈茵茵設定障礙。
“把這些年所有心血管藥物的臨床反饋報告整理出來,按不良反應型別分類。”
週一早晨,趙建國將一摞足有半人高的資料堆在沈茵茵桌上。
“週五前我要看到分析結果。”
實驗室裡其他研究員倒吸一口涼氣,這工作量正常需要兩週。
沈茵茵只是笑著點了點頭:“好的,趙主任。”
她利用上輩子學過的編碼系統,用來記錄關鍵資訊,再進行統計分析……
週四下午,她將一份圖文並茂的報告放在趙建國桌上。
趙建國翻看報告時眉頭越皺越緊,找不到任何瑕疵。
他抬頭盯著沈茵茵:“你懂統計學?”
“學校選修過。”
趙建國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低聲道:“出去吧。”
兩週後,趙建國又指派沈茵茵複核三年來所有實驗資料。
“我懷疑之前的結果有系統性誤差。”他意有所指地說。
沈茵茵花了五天時間,不僅找出三處計算錯誤,還發現了兩組被錯誤歸類的重要資料。
她在彙報時特意強調:“多虧趙主任提醒我們核查,否則這些錯誤可能會影響後續研究。”
趙建國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最終只是冷哼一聲走開了。
徐明哲看在眼裡,悄悄對沈茵茵說:“你這是給他搭臺階下呢。”
沈茵茵笑笑:“科研本來就需要互相校驗。”
就這樣三個月過去,沈茵茵成了實驗室裡最熟悉歷史資料的人。
她像一塊海綿,吸收著這個時代藥物研發的每一個細節,同時謹慎地提出一些改進建議。
這些建議足夠創新又不至於太過超前,畢竟她也不想引起其他人的懷疑。
八月初的一個下午,實驗室氣氛格外凝重。
趙建國團隊的藥物穩定性研究遇到了瓶頸,新開發的降壓藥在體外實驗中分解過快,達不到預期效果。
“再試一次!”趙建國拍著桌子,額頭上的青筋清晰可見,“把之前所有的過程都重新測算一次。”
研究員們面面相覷,這些方法都已經嘗試過了。
沈茵茵正在隔壁整理器材,聽到爭論聲,猶豫片刻還是走了過去。
“趙主任,我有個想法……”她輕聲開口。
實驗室瞬間安靜。
趙建國銳利的目光掃過來:“沈同志有什麼高見?”
他語氣中的諷刺顯而易見,沈茵茵卻並沒有放在心上。
她不慌不忙地走到黑板前:“我們一直在用西藥的思路解決穩定性問題,但我在整理中醫科資料時發現,有些中藥配伍能顯著增強主要成分的穩定性。如果參考中藥……”
“胡鬧!”趙建國猛地站起來,“我們是現代醫藥研究,中藥理論根本不適合!”
“趙主任,就算是西藥研究,也不代表中藥派不上用場,我們只需要……”
“夠了!”趙建國打斷她,“我的團隊不會搞這些!”
“老趙,”一直沉默的徐明哲突然開口,“我記得你十年前研究過中藥有效成分提取?”
趙建國像被戳中痛處,臉色驟變。
實驗室也跟著陷入尷尬的沉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