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位老學究,學問還是很不錯的。”
“當今的秀才功名,也算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比起我前世考上211大學的難度也不差,這兩位老學究,在國學方面,造詣不淺。”
隨著深入淺出的文化教學進行,即使是兩世為人的李定國,也聽得有滋有味,有些感觸。
他前世也是一位本科畢業的大學生,但不就代表著,自己就可以看不起這兩位老秀才。
相反,李定國連這與前世歷史上一般無二的繁體字,都認不全!
不說那些儒家經典,光是毛筆字與淺顯的國學入門,就夠他學一陣的。
不過,這也不足為奇。
前世超過九成九的國內大學生,都是如此。
華夏那悠久的歷史傳承文化,老祖宗留下的無數寶貴文明傳承知識,對於二十一世紀的國內大學生來說,基本上一個個的都是門外漢,十問九不知。
不過,這是由當時的大環境所造成的,算是無奈之舉,談不上對與錯。
一輪持續了半個時辰的初步識字教學後,李定國一邊照著翻頁,跟隨那兩位老秀才,抑揚頓挫的一邊朗誦啟蒙文章,一邊辨識文字,頗有感觸。
因為有著前世的基礎在,加上現在他的精神屬性,是常人的一倍,李定國雖然說不上是過目不忘,但也在對照著、多讀多看幾遍後,基本上已經認識了這些才教授過的繁體字。
但他也不敢特立獨行,依舊是在認真聽著兩位老學究的諄諄教導,十分認真的學習。
對於華夏古文化,李定國還是很有興趣的,學習起來的勁頭,不比這裡的任何孤兒少年差。
一方面是因為他確實不懂。
另一方面,是他真的想借此難得的學習機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人。
現在有了這個機會,能夠深入瞭解一下華夏文明的真正古文化,自然不會錯過。
只有知書,才能達理。
在氣氛無比和諧的學習中,不知不覺間,一個時辰已經過去。
“下課。”
隨著老學究的聲音響起,李定國才從專注的學習中,回過神來。
十幾名孤兒少年天才,一個個的起身,畢恭畢敬的朝著兩位老先生躬身一禮。
他們的眼中,都有了一種與先前截然不同的光。
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就算是他們才剛剛在啟蒙,也有了一些比較明顯的變化。
與李定國同桌的這位少年,身材比起他來,幾乎一樣的高大。
這個傢伙,叫做艾能奇。
不用多想,李定國就已經知道,他就是前世歷史上,張獻忠手下武力值最高的義子。
光論起武力值,艾能奇無疑要排在張獻忠手下“十二太保”之首。
他與李定國同歲,只是在月份上比起李定國小了幾個月。
他們這被張獻忠認定的四大妖孽天才,都被安排在距離兩位先生最近的前兩張書桌,並排在最前方。
邊上的那一張書桌,排坐著的是另外兩位妖孽天才:劉文秀、張惠兒。
張獻忠的四大義子之首孫可望,當然不會出現在這裡。
孫可望在前世的歷史上,雖然身為張獻忠的義子,但其年齡,足足比起張獻忠要大了四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