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每一條大路兩邊,是由民眾擺攤設點而形成的集市。
李定國他們現在看到的集市上,並沒有多少人在擺攤設點。
在集市的東南方大片空地上,如今設定了一個大型的粥棚,有一些義軍的後勤將士,在負責施粥救災。
這一方面,有著雄心壯志的張獻忠,比起官府做得要好得多。
起碼那些前來領取救濟的流民百姓、乞丐等苦命人,在幾十名義軍後勤將士的疏導指揮下,顯得井然有序,乖乖的排隊。
李定國前些天已經聽說過,這種救濟施粥情況,自從八大王張獻忠攻陷了縣城的第二天,就已經開始了。
而且每天從早上到傍晚,一刻不停。
因為攻佔了一座縣城,將其中的富戶、官紳劫掠查抄一空的張獻忠,如今並不缺少錢糧物資。
反正這麼多的物資糧食,在義軍撤離跑路的時候,大部分都帶不走,還不如用來救濟民眾,收攏民心。
實際上,在李定國的前世大明帝國末年曆史上,張獻忠也是最喜歡開倉放糧、救濟廣大勞苦大眾的義軍首領,沒有之一。
直到後世,在不少張獻忠大軍到過的地方,都還留下有當時的民眾,自發為他修建的宗廟,依舊有著香火。
在後金韃子趁虛而入,竊取了華夏大地後,控制了天下的文人,對八大王張獻忠不遺餘力的抹黑汙衊,將他們進行慘絕人寰的一次次大屠殺,強加在張獻忠身上。
張獻忠唯一讓人詬病的地方,就是太喜歡在獲取無數次戰爭的勝利後,將敵人斬盡殺絕,再放火焚燒掉敵人的住所,以至於使得無數的古建築,毀於一場場的大火之中。
但這是歷朝歷代的義軍通病,不僅僅是張獻忠一人這麼做。
或者說,每一支造反起義、致力於改朝換代的義軍,自華夏文明數千年來,大家都是這麼幹的,沒有任何的例外。
“老大,快看,那是小豆芽她們!”
“先前被武者選拔淘汰的那些人,也在粥棚前方排隊領粥。”
“看小豆芽她們的氣色,比起以前要好多了!”……
剛剛朝著粥棚的方向望去,李定國身邊的這些孤兒少年,馬上就有了發現,一個個都在驚喜的嚷嚷道。
“小豆芽?”
李定國剛剛看到從人群中,捧著一碗稀粥走出來的那名黑廋小女孩,腦海中就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一幕幕與其朝夕相處的畫面。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李定國吃了一頓上街乞討得來的發餿食物,突然渾身高燒,就是這一道瘦小的身影,沒日沒夜的在哭著照顧著自己。
當時的他,差一點就挺不過來。
好在他的身體天賦好,自身的恢復力與抵抗力很強,最終有驚無險的化險為夷,逃過了一次死劫。
這位沒有自己的名字,被大家叫做小豆芽的小女孩,比起李定國要大了一歲。
小豆芽的個頭不高,又黑又瘦,看上去弱不禁風,似乎來一陣大風,就能夠將她吹走一般。
“小豆芽!”
前身留下的最深刻記憶,在這一刻不由自主的爆發出來,李定國喊著對方的名字,大步向著她迎面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