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點評階段。
開口點評的幾位評委,對於李毅的這首大魚都給出了高度的評價。
評委趙青山更是從情感、旋律、元素、層次幾個方面,點評了《大魚》這首歌曲。
情感深沉,歌詞表達了對自由、對夢想的追求和堅持,以及對愛與犧牲的思考,整首歌曲情感深沉,李毅的嗓音深情動人,完美地演繹了歌曲的情感。
旋律優美,歌曲的旋律非常優美,悠揚動聽,以柔美的旋律和溫暖的嗓音展現了一種恢宏壯麗的情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華夏風元素,《大魚》的歌詞和旋律中融入了許多華夏傳統音樂元素,如副歌部分的遼闊空靈,以及主歌部分的古典哀愁,這些元素使得歌曲具有獨特的華夏風味,更具吸引力。
層次豐富,這首歌從低吟淺唱、娓娓道來到悠遠激昂,層次豐富。這種層次感使得歌曲的情感更加細膩,更能打動人心。
說完這些,趙青山十分好奇的問李毅關於這首大魚的創作靈感。
靈感?
抄……借鑑還需要靈感嗎?
借鑑自然是不需要靈感的,不過這種話他可不敢說。
略微思考後,李毅給出了答案。
“這首歌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個可歌可泣的民間小故事。”
“相傳在天空與人類世界的大海相連的海洋深處,生活著掌管著人類世界萬物執行規律的“其他人”。”
“居住在“神之圍樓”裡的女孩“椿”,十六歲生日那天變作一條海豚到人間巡禮,被大海中的一張網困住,一個人類男孩“鯤”因為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
他用極盡簡練的語言,梗概了一下《大魚海棠》的故事。
心裡還暗自得意,想著這樣總能矇混過關了吧。
然而,臺下的二十名評委卻是聽得滿頭霧水。
又是“鯤”又是“椿”,怎麼感覺這小子又在編故事?
一眾評委交流下來,愣是沒有人聽過他的講的這個傳說。
好吧,實錘了!
這小子明顯又在無中生有的編故事。
評委中和李毅關係最熟的就是古松濤,老古同志直言不諱的問道:
“我說李毅,你講這個民間傳說,不會又是你小子現編的吧?”
“emmm……”李毅有點難繃。
心說:老古,咱們自家人別坑自家人啊!
聽到,古松濤用了一個“又”字。
網路直播間裡,很多網友們瘋狂刷屏。
“哈哈哈……!古教授真是一針見血,看李毅那樣子明顯是被人戳破謊言後的表情。”
“李毅:準備好了嗎?現在進入毅神編故事階段!”
“哈哈哈……!我就喜歡看李毅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上次《帝都一夜》的民間傳說我可是記憶猶新,沒想到他今天又編一個民間傳說,我只能說牛批!”
“編故事這件事情上,我就服毅神,編劇界沒有毅神,我是不認可的!”
“……”
臺下的評委們,瞅著李毅尷尬的表情心生好笑。
不過,他們也不可能難為李毅。
趙青山直接岔開了話題,將話題再次引申到《琵琶行》上。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篇600多字,我剛看了下你改編的歌詞,一個字沒有加,一個字沒有減,能這樣完完整整的改編成這樣一首優美動聽的華夏風的歌曲,說實話我很佩服你!”
但是,
趙青山話風一轉,又問道:“你有沒有想過把這樣一首經典的古詩詞改編成歌曲,會受到別人的抨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