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早市,陳虎來過一次,知道哪裡人多方便賣野豬肉,不過現在大雪天,除了早晨起來練功的大爺大嬸們,幾乎全躲在家裡取暖。
“賣肉嘞,新鮮的野豬肉,剛從烏蒙山上打下來的!”
陳虎大聲吆喝半天都沒見有人來,反而還把他倆凍得不行。
“你這肉怎麼賣的?”
低沉的中年聲音響起。
陳虎喜出望外地抬頭,他對眼前這人有印象,正是上次推著二八大槓一次性買完野豬肉的那位土豪。
“叔,一塊六一斤,不過看你是老顧客的份上,我算你一塊四毛錢,但得買十斤才行。”
章傑聽陳虎的價格不淡定了,因為豬肉再貴也沒有賣過一塊六。
中年男人價格後,喋喋不休著:“居然這麼貴,上次你才賣我一塊一呢。”
陳虎嬉皮笑臉道:“叔,現在大雪天物價上漲是很正常的,而且兩百多斤的野豬並不常見。”
“行,你把豬後腿給我割下來,稱稱看有多少斤?”
陳虎示意章傑趕快把豬後腿給宰下來。
“叔,十三斤,給你摸個零頭,收你十八塊。”
中年男人聽到價格後,二話不說掏腰包,拿出一疊錢數了一下只有14塊。
“小夥子,我錢不夠,可以用工業品購貨券抵不?”
工業品購貨券是計劃經濟時期的一種票證。在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國家為了統籌分配工業品,會發放這類購貨券,人們需憑藉它並結合貨幣才能購買指定的工業品,比如腳踏車、縫紉機等。
比如一雙國產尼龍襪子可能需0.1張券,進口的需0.2張券,而購買一輛天津產“飛鴿”牌腳踏車可能需一百張券。
“叔,這個我可能用不上。”陳虎講。
因為在當前這個年代,買“三轉一響”不僅需要工業券,還需要錢才行,工業券只相當於是一個購買東西的憑證,當然也是比較緊缺的。
中年人沉思了一下,眼神中有閃躲之意,陳虎立馬講著:“叔,我們可以用票抵錢。”
“用票啊?我身上也沒帶票,得回趟家才行。”中年男子講。
陳虎擔心男人變卦,同意用工業券來抵剩下的錢。
男人樂呵呵的從兜裡面掏出八張工業券。
陳虎把錢和工業券收在兜裡,看著二八大槓後面放著的東西都塞滿了,他自薦幫男人把肉提到他住的地方。
中年男人欣然接受,這樣還能不髒了他的車。陳虎讓章傑揹著豬肉一起去那人住的職工家屬樓。
等從那人的住處下來後,陳虎在單元樓下面大聲吼著:
“賣豬肉,賣豬肉!新鮮的野豬肉!不要票!不要票!!”
一聽到不要肉票的豬肉,職工家屬樓裡的人紛紛地探出腦袋。
陳虎對探出腦袋的那些人手舞足蹈的喊道:“快下來買新鮮的野豬肉!才從烏蒙山打的!真不要肉票!”
在這個年代,沒有肉票就不能再食品站買肉,而城鎮居民每月憑戶口都是領取固定數量的肉票,例如每人每月0.5-1公斤豬肉是常見水平,可這點肉哪夠?
已經不少人在家裡換衣服準備下樓,畢竟肉的數量是有限的,得先到先得。
“不要肉票,該不會是瘟豬肉吧?還有這麼大野豬你是怎麼打的?”
“這是我們村四五家獵戶聯合打的,要不是大雪封路食品站的人不能下鄉收豬,我們才不會費這麼大的勁拖到城裡來賣豬呢。”
陳虎隨口亂講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