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蜂”事件雖經補救,但其對區域性生態鏈,比如一些特定野花和昆蟲的衝擊需要時間恢復。
環保組織“自然之眼”持續關注,王希教授團隊的資料監測報告擺在林星面前。
這清晰地顯示了那短暫的“高效”所帶來的代價。
國外媒體的質疑聲並未完全平息。
林星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責任。
他獨自在實驗室,看著系統介面,第一次對這股力量產生了敬畏和一絲恐懼。
“讓每一粒種子都找到生長的力量!”
但如果這種力量是以剝奪其他生命的生存空間為代價呢?
他意識到,詞條不能只追求極致的“效率”和“產量”,必須考慮生態的“平衡”與“和諧”。
對於林星之前的錯誤,王希教授沒有過多指責,而是語重心長地說:“小林,技術的最高境界,是‘潤物細無聲’。”
最好的改良,是讓作物變得更適應自然,而不是讓自然來適應我們霸道的改造。
你的神秘力量雖然很強大,但你要學會‘剋制’地使用它,尋找那條最符合自然之道的最優解。
為了擺脫實驗室的沉悶,林星驅車前往縣城。
途中,他被道路兩旁一望無際的西瓜地所吸引。
時值夏季,瓜農們正在忙碌,但他也聽到了一些交談:
“唉!今年天氣怪,坐果率不太行啊…”
“還不是因為授粉的時候人手不夠,要是西瓜不用授粉就能結果就好了…”
“聽說現在市場上無籽西瓜價格好,可惜自己留不了種,年年都得買苗,成本太高啊!”
“有的瓜甜得齁人,有的又淡出水,品質不穩定,不好賣。”
瓜農的抱怨點醒了林星!
無籽、甜度高、品質穩定、最好還能方便留種,或者解決無需年年購種的問題。
這不就是一個既能創造巨大經濟價值、又相對“溫和”,不直接衝擊生態鏈,侷限於單一作物改良的完美研究課題嗎?
而且西瓜是自花授粉/蟲媒花,改造其本身,比改造蜜蜂這種環境媒介的風險可控得多。
說幹就幹,林星待在實驗室裡精雕細琢,想要設計出“完美”的西瓜詞條。
無籽:並非完全消除種子發育能力,畢竟那會影響果實發育!
但是培育三倍體無籽西瓜?那不是成本更高了嗎?
不,系統或許有更優解!
林星需要的是【單性結實】——子房不經過授粉受精就能發育成果實。
這是無籽的關鍵!
但自然界的單性結實往往果實小或品質差,需要系統進一步強化。
高甜度\u0026amp;品質穩定的實現可以設計詞條有【穩定增糖】、【風味物質最佳化】、【果肉質地均勻】。
穩定遺傳/留種問題:這是最大難點。
如果是三倍體,因為本身就不育。
而林星需要的是能夠穩定遺傳優良性狀的二倍體品種。
詞條系統的作用在於:透過【遺傳固化】詞條——讓【單性結實】等優良性狀成為可以穩定遺傳的顯性基因,而不是需要複雜制種的三倍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