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古代文明分裂後,一部分調和者選擇融入混沌海,用聲波法則構建了‘斷章祭壇’,而厄瑞玻斯……是守護祭壇的最後樂師。”
此時,火機號周圍的音叉突然排列成環形陣列。
女嬰的混沌調和印爆發出琉璃般的光芒,印紋中的太極圖騰分化出十三道音波光流,精準插入音叉的共鳴孔。
剎那間,所有音叉同時奏響同一個音符,混沌海的熵能竟如潮水般退去,露出海底一座由萬千斷章組成的祭壇。
祭壇中央懸浮著一本燃燒金色火焰的樂譜,封面刻著未完成的《原初絃歌》標題。
厄瑞玻斯的身影出現在樂譜上方,她的鎧甲逐漸褪去暗紫紋路,露出底下刻滿音符的琉璃身軀:“大長老曾說,當真正的調和者到來時,斷章會重新組成旋律。”
她的指尖劃過樂譜,露出被血咒覆蓋的終章。
“超古代文明並非被混沌毀滅,而是在完成樂章時明白了真相——”
樂譜爆發出的光流中,初代大長老的映象意識緩緩顯形。
他手持調和聖劍敲擊祭壇中央的音叉,劍刃共鳴時浮現出萬維誕生的畫面:原初混沌本是一首沒有旋律的噪聲,超古代文明用聖劍切割混沌時,意外創造了時間與空間的“節拍”,而生命之樹與熵母心臟,不過是這首大麴中對立的聲部。
“調和的終極不是平衡,而是讓所有頻率找到共存的旋律。”
大長老的聲音混著樂譜的共鳴在識海迴盪,“厄瑞玻斯,把斷章的最後一頁交給調和者。”
厄瑞玻斯伸出手掌,掌心浮現出一枚刻著問號的音符。
當女嬰的印紋觸碰到音符時,混沌海突然掀起彩色的音浪,海底的斷章祭壇重組為豎琴形狀,琴絃上流淌著萬維所有維度的聲音。
嬰兒的啼哭、恆星的爆發、法則的共鳴、甚至熵母心臟的搏動,都化作和諧的旋律。
“這是……《萬維共生序曲》。”
薇爾丹蒂的時之輪印記與豎琴共鳴,她看見琴絃上標記著十三處暗點。
“每一處暗點都是等待調和的‘不和諧音’,而最後一個暗點……”
話未說完,豎琴突然爆發出刺耳的變調。顧明遠看見樂譜上的最後一頁正在燃燒,火焰中浮現出從未見過的咒文。
那些咒文組成的不是音符,而是一雙燃燒原初之火的巨眼輪廓。
女嬰的印紋猛地炸裂出暗縫,縫中滲出的光流在星圖上標記出一個不斷擴大的黑色漩渦。
漩渦中心傳來與豎琴變調共振的咆哮。
“檢測到原初熵能頻率異常!”
沈懷塵的識頻訊號帶著電流雜音,“漩渦裡的物質構成……比混沌海更古老,它們在吞噬《原初絃歌》的旋律!”
阿爾忒彌斯的時間印記觸碰到漩渦邊緣,竟從中抽出一段被噪聲覆蓋的記憶:超古代文明完成絃歌時,發現旋律的盡頭存在一個“無調之域”,那裡的混沌不接受任何頻率調和,只會將音樂轉化為毀滅的噪聲。
而大長老留下的最後一道封印,正是用王族血脈作為“變調緩衝器”,防止無調之域的噪聲汙染萬維。
“原來如此……”
女嬰喃喃自語,混沌調和印突然分化出第十四道音波光流。
“大長老不是要我們完成絃歌,而是要我們學會在無調中尋找旋律。”
此時,豎琴的琴絃突然全部崩斷。
斷絃化作光箭射向黑色漩渦,卻在接觸的瞬間化為齏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