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顧大導演最想舉的例子是《十三將士歸歸玉門》。
不過,想想還是算了。
倒不是得罪不起程龍大哥,主要是沒必要。
畢竟這樣的例子圈內可謂是屢見不鮮。
沒必要一直盯著程龍大哥不放,搞得他像是和他有仇一樣。
跳過這個話題,
撒唄寧把他講的話題拉到了武俠上面。
沒錯,就是武俠。
原因的話,大機率是因為《倚天屠龍記之天下至尊》的設定太驚豔了,也太火了。
所以,《來講啦》也想蹭個熱度。
撒老師開的頭。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好萊塢的科幻片電影受人追捧,那是美國的文化。
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俠客,就是屬於我們國家的武俠文化。
想要對抗好萊塢大片,我們惟有開發出我們國家自己的特色電影,我看好武俠。
顧導的《倚天屠龍記》系列兩部電影就是最好的例子。”
高度一下子就上升起來了。
聞言,顧九思輕咳了一聲:“我不太同意撒老師這個看法。”
撒唄寧驚訝的看向顧九思。
顧九思沒有迴避撒貝南的眼神,坦然道:“武俠電影是對抗不了好萊塢大片的,從投資、格局、製作上,都不是一個級別的。”
顧九思的回答,讓在場的不少同學都很驚訝。
沒想到顧九思會拆自己的臺。
撒唄寧也很意外:“顧導,你不看好武俠電影?”
“不是不看好,只是別給武俠電影賦予太多使命。
人家好萊塢大片拿著飛機大炮宇宙飛船對轟,我們武俠電影拿著刀劍對砍,從氣勢上就輸了。
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拿來對比沒有意義。
真想比的話,我們得拍自己的科幻片,或者拍仙俠電影,武俠的格局終究是太小了。”
“顧師兄,既然你不看好武俠的上限,為什麼還要寫《魔教教主》和《天下至尊》呢?”提問的明顯是北電的學生,
顧九思回答的很認真:“算是彌補遺憾吧,小時候,我也是個武俠迷呢。
順便也試試水。
武俠和仙俠的差距在破壞力和想象力上,如果武俠電影能爆,說明仙俠電影也大有可為。
不過如果武俠電影都爆不了,那仙俠大片也很難讓資本和觀眾信任,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援一下《天下至尊》。”
機會難得,
顧大導演也順便宣傳了一下《天下至尊》。
“說起仙俠電影,我第一反應就是徐導拍的《蜀山傳》,不知道大家對徐導的這部電影還有印象嗎?”
撒唄寧的問題得到了在場同學們的熱情響應。
一個男同學站起來說了一句網上很多人感慨的話:“本以為《蜀山傳》是國產仙俠電影的開始,沒想到那是國產仙俠電影的巔峰。”
這麼多年來,有很多影迷都很惋惜這件事。
包括徐課本人也很惋惜。
這是實話。
《蜀山傳》下映之後,
評價越來越高,
但是在當時票房是慘敗的,所以市場對仙俠電影也不再抱有信心。
觀眾不買賬,資本就不會買賬。
資本不買賬,仙俠電影這個型別就無法崛起。
所以這麼多年,
徐老怪自己也不敢再碰仙俠電影了。
顧九思笑了笑,說出了之前對楊雪說的那句話:“這條路總得有人再去走走。”
“顧師兄,在你眼中,武俠電影對於國產電影來說意味著什麼?稱得上突破和希望所在嗎?”有同學舉手問道。
顧九思想了想,還是決定實話實說:“意味著特色吧,就像是撒老師說的一樣,這是我們國家獨有的文化,肯定會有一部分觀眾特別喜歡,但稱不上國產電影的希望和未來。
國產電影想做大做強,在我看來只有兩個型別能夠承擔起這個任務,就是科幻片和仙俠片。
那才是大餐,武俠只能算特色小菜。
不過特色小菜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比大餐更合口味。”
“那顧師兄有想過將武俠題材做大做強嗎?”
顧九思搖了搖頭:“《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已經是武俠的天花板了。
說句不客氣的,武俠已經死了,救不回來的那種。”
顧九思這話一點也不誇張。
武俠題材的確已經死了,透透的那種。
不然幹嘛每隔幾年就有一部金大師的作品被翻拍?
還不是因為沒新東西拍。
這是大勢,無人可改。
讓顧大導演意外的是,《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和《倚天屠龍記之天下至尊》的出現,居然會讓這些人覺得武俠又要煥發生機了。
其實不僅僅是眼前的這些人。
圈內很多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對此,
顧大導演只能說,想多了。
說白了,
現代的網路太發達,人的想象力也太發達。
行俠仗義華山論劍什麼的,在這個時代逼格已經逐漸掉隊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