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風燁從一堆公文中抬起頭來,本想舒展個懶腰,起身活動活動筋骨,卻發現荀彧等文臣竟然都還未離去。
“諸位不知可還有什麼事?”他先端起一旁的茶水飲了一口,這才不疾不徐詢問。
“確實是有一事需要和主公商議!”荀彧道。
“哦,能讓你們這幫興師動眾的適合大事啊!”風燁抹了抹嘴角水漬,正襟危坐,心中很是好奇。
畢竟,出於對一眾人傑的信任,在一些中小事情上,風燁給予了他們自行商議定策之權,只需事後將此過程書寫上呈,給他過目即可。
“主公,咱們的擴張速度還是太快了些,加之底蘊不深,哪怕如今已經在盡力培養人才,分派治理地方,協助處理各項政務的人手依舊捉襟見肘!
況且就是人才的培養也都都需要時間。故而,我們在一番商議後,認為前世的科舉之法,倒是可以借鑑改善我們如今的處境,所以想和主公商議一番!”還是荀彧作為代表開口。
關於這方面的情況,風燁一開始的時候是有仔細想過的。然那時候的擴張卻還遠遠沒有這般迅速,所佔之地也不過區區兩三郡,那會兒雖然人手不足,但憑藉不斷徵召出的文臣人傑,處理起這些瑣事來,卻還是綽綽有餘的,故而也就沒有太過著急。
也正因此,他的注意力便更多放于軍事擴張上面,相較於政治方面的人才,將領方面的補充反而更放在心上,直至如今。對比那些出世的文臣,武將方面的人傑佔比卻要更高。
到了後來,如諸葛亮、范仲淹這些治理一方的人傑,也都各自在培養人才,補充中低層的空缺。
再然後便是領地在這些人傑的治理下,薪火功德的獲取也在與日俱增,徵召的人傑也就越來越多,他們也都沒有提及人手短缺的問題,風燁便就下意識的忽略了。
如今仔細想想,自己這當主公的還真是有些不太負責啊,完全就是甩手掌櫃。
雖然諸葛亮、長孫無忌、范仲淹他們無一不是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哪一個不是千古名相,但也不能讓他們大事小事都親力親為,事必躬親。
不然說不得,可能就得積勞成疾步諸葛亮前世的後塵。
“說說你等的想法!”風燁好奇道。
“科舉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政策,卻是不得不慎重。
考慮到此方世道的局勢情況,雖然我等前世有著極多相似之處,但也有著許多大大不同。故我們打算先在司州推廣看看情況。
再根據之後具體的反饋進行改善,然後推廣全境!”王樸道。
“可。”對於眾人這般謹慎的應對,風燁深感贊同:“晚些時候你們擬個章程出來,我這段時間也好好想想,將其給完善完善!”
對此,眾人也並無異議。雖說風燁的輩分低,在某些方面也比不得他們。但單憑其來自後世,現代人的這層身份,有著遠超任何一個朝代的見識,便足以讓他們不敢有絲毫小覷。
“主公除了此事之外!還有一件要事也該提上日程了!”荀彧再度開口。
“何事!”風燁又喝了口茶水,潤了潤喉,等待對方的後續。
“定國號!”荀彧道,神情盡顯嚴肅:“如今建國在即,國號卻是遲遲未曾定下,不知主公可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