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買了個城市戶口,你以後也算是城市人了,這算不算好訊息?”
老爸一句話,張為民聽得目瞪口呆。
前世可沒有這樣的事,他可是農村戶口考的大學,難不成他這隻小蝴蝶破繭,竟然改變了家裡的歷史。
2000年以前,城市戶口可是很值錢的,多少人想從農村戶口轉為城市戶口都未能如願,關鍵這不是花錢能解決的問題。
三杯酒下肚,張為民才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以前的工人家庭,老子退休了,是可以安排一個子女接替的,俗稱接班。
張援朝也早有此意,萬一兒子不是讀書的料,計劃著等差不多了自己早點退休,讓他接自己的班,到動力機械廠當個工人也不錯,總歸是吃上了財政。
但是1986年,國家出臺政策,打破了接班制。
不過還留了一個小口子,那就是1959年以前參加工作的,退休以後還可以安排子女接班,59年以後參加工作的的就不能享受這個政策了。
張援朝是1966年參加工作的,正好排除在外,他只好斷了這個念想。
最近正好他們廠裡一個老工人年齡到點,即將退休,但他的家是豫省的,而且只有一個女兒,也三十多歲了,還遠嫁到了外地。
等於是老工人退休就是全退,沒有人接班。
但是他參加工作的時間又在國家的相關政策以內,所以就有人打上了他工作戶口的主意,據說已經有人開始接觸了。
雖然很少住在廠裡,但張援朝在廠裡還是有宿舍的,還正好跟這個豫省的老工人離得不遠,所以張援朝也動了這個心思。
但是場裡的效益一直又不太好,他還在猶豫中。
正好這次一個工作調動,把他調到了焦化廠,雖然感覺上焦化廠還不錯,但以後的事誰又看得到呢。
兩口子一晚上沒睡好,商量的就是這件事。
等今天到了廠裡,他調動工作的事辦妥,馬上就找到哪個老工人買下了他的工作戶口。
整整花了5000,就這個數字也讓他們晚上睡不著覺。
家裡是有點積蓄,但還是前些年廠裡效益好,計件工資,張援朝技術好,手速快,幹得多掙得多攢下的。
昨晚上兩口子一夜沒睡好,商量的就是這件事,就這一個戶口,就讓兩口子十多年的積蓄傷筋動骨。
但苗翠花瞪著眼睛說一定要把這件事辦好,這都是為了兒子的未來,還說要是辦不好以後回家就不準張援朝上炕。
張援朝再靦腆,也只好硬著頭皮上了,誰承想這事還就辦成了,戶口的事,先前倒是有人一直說著,6000塊錢,但錢不到位,就是沒成交。
張援朝兩口子正好趕了個空檔。
提著現金上門,又是二十多年的工友,再就是老頭也急著要回家,少花了一千塊錢,這件事就這麼辦妥了。
張援朝也是來了個雙保險,萬一自己到了焦化廠不怎麼樣,還有兒子在西洲市動力機械廠掙工資呢。
“兒子,城市戶口,你以後也就是西洲市動力機械廠的一名工人了,頂替手續都辦好了。
我去焦化廠上班,心裡也就踏實了。”
張援朝很是欣慰。
苗翠花放下筷子笑眯眯地說:
“兒子,好訊息是豫省那位老爺子也姓張,你不用改名換姓;
壞訊息是廠長說了,熟練的技術工人都沒活幹,你這個十幾歲的毛孩子現在不用到廠裡上班,也沒有基本工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