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中群和張援朝住在相鄰的村子。
老隋所在的村子叫曲村。
曲村是個大村,有七千多口人,村裡的學校從小學到初中都有。
張媽苗翠花就是曲村小學的教師。
張村是個小村子,只有幾百口人。
學齡孩童太少,學校都成立不起來。
張援朝小時候還有一二年級,現在都撤了。
張援朝和隋中群就是在曲村上學時認識的。
隋中群比他高一個年級,兩個人個子都不低,都愛打籃球,漸漸地就成了好朋友。
幾年後,隋中群繼續讀書考上了大學,畢業後留在了省城西洲市。
張援朝則進了工廠,兩個人慢慢就失去了聯絡。
隋中群要請他們吃飯,張援朝推脫說下次,他們是借別人的腳踏車下來的,不想誤了人家自己的事。
隋中群笑著說,那就先記下,以後有時間再聚。
他一直在審視張為民。
張援朝直言不諱,說這錢就是他兒子掙的。
對這個身材高大的精幹小夥,隋中群很是欣賞。
張為民卻對隋中群不太感冒,這老小子快四十歲的人了,竟然還如此的卓爾不群。
儒雅的讓張為民這個自我感覺也不算磕磣的帥小夥都有點嫉妒。
出了銀行大門,張援朝就笑了:
“這是我發小,打小就帥的一塌糊塗,那時候每天都能收到幾十封情書,他不感興趣,都讓我們兩個一起摺紙飛機玩了。”
張為民違心地說:
“老爸,隋伯伯人不錯,你以後要常來往。”
張援朝瞪了他一眼:
“還用你小子說,我們一起玩泥巴長大的關係,現在好不容易聯絡上了,自然要常來往。”
張援朝為人厚道說的是真心話,常來往就是常來往。
張為民說的常來往就別有深意了。
“爸,我舅他們都在家裡幫忙,來來往往的都靠兩條腿也不方便......”
“這還不好說,咱們現在就去商貿公司買一輛腳踏車,新的我騎,舊的給你們放家裡。”
張援朝絲毫沒有注意到,自己說話的語氣,已經不同於往日,很乾脆的就拍板決定。
張為民竊笑。
不管到什麼時候,銀子都是人的膽子,兜裡滿,底氣足。
縣城還是他記憶中的老樣子,老舊的街道,兩邊是老舊的矮房。
大都是明清時期的古老建築,歷經幾百年滄桑,還是屹立不倒。
街邊架著兩個火爐子,鍋裡漂浮著火紅的辣椒,香氣四溢。
“師傅,三大碗羊雜,三個大餅。”
羊雜,西子縣最有名的美食,後世甚至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援朝搖搖頭:
“吃過早飯才出來,這才幾個小時,老三,既然他要了三碗,咱們就不客氣了。”
張為民笑著說:
“不是餓,我就饞這一口,師傅,多來點辣子。”
七月份的天氣,本來就熱,再多來點辣子,三個人吃的滿頭大汗。
張為民直呼痛快:
“師傅,結賬。”
“得嘞,羊雜五毛,三五一塊五,餅子兩毛,二三得六,總共兩塊一毛。”
張為民掏錢結賬:
“師傅,給你兩塊五,不用找了,下次多來點肉。”
“好嘞!”
純潔的年代,淳樸的民風。
還是這家店,還是這碗羊雜,後世一碗羊雜就會賣到三十塊。
想想這短短几十年整個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張為民心潮澎湃。
西京市商貿公司在縣城中心,也是老房子,只是把所有的格擋全部拆掉,形成了一個寬敞的大廳。
張為民,張援朝,苗希聖三個人一路說說笑笑的走進了商貿公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