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讀書的時候都在罵,這就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報應啊,那時候我哪能想到,我現在成縣長了?”
“這壓力大的哦,明天早上起來都掉一把頭髮。”
李牧掃了圈飯局裡的幾人。
一位是譚平縣記者,一位是縣長,一位是警察體系。
哎——他這算是上桌了?
雖然只是一個沿海小縣城的桌,但也算上桌。
李牧說道:“蔡縣長是要我在網際網路上推廣推廣譚平縣?”
蔡縣長點頭道:“對咯。”
“網際網路這玩意新奇,我是這樣想的,你不是開小說網站的?”
“你找幾位作者,寫一點譚平縣旅行方面的事情,寫寫特產啊,看看能不能帶動下旅遊業。”
蔡傑縣長推動旅遊業這個方式還真可行。
在後世,大概2020年左右,譚平縣政府以藍眼淚為核心,推動旅遊業發展,搞的紅紅火火,也算讓死水一灘的譚平縣經濟波動了一番。
李牧想了想,把2020年的操作搬運到2001年可行嗎?
或許可以試試?
想清楚後,李牧回答道:“在小說裡推廣家鄉,我已經在做了。”
“只是吧,不是最頂級,最火的那一批作品,幾乎沒辦法起到帶動作用。”
蔡縣長是個知情達理的人,說道:“盡力了就好。”
李牧轉了一個話題,問道:“說起來,蔡縣長想過,如果要推廣譚平縣旅遊業,要以什麼為中心賣點嗎?”
“出海捕魚,貝雕,還有——”蔡縣長吃了一口海蠣煎,侃侃而談道;“還有特色小吃。”
李牧鄒眉,搖頭道:“我感覺,這些不大特殊。”
哦?
蔡縣長好奇問道:“你有什麼別的想法?”
“譚平縣有海灘資源,不利用可惜了。”李牧說。
這次輪到蔡縣長搖頭道:“你說的這個海灘,我還真考慮過。”
“沿海城市多少都有些海灘資源,譚平縣也沒辦法在其中出挑啊。”
李牧在心裡,琢磨了幾番措辭,而後緩緩道;“蔡縣長,是這樣。”
“我記得我小時候,去海邊看海的時候,晚上,海是深藍色,亮閃閃,會發光。”
“那個時候我很好奇,大海為什麼會發光。”
“我查了很多資料才發現,那是一種藻類植物現象。”
“再後來,可能是因為海水被汙染的緣故,我再沒有見過藻類發光的現象。”
“我想,如果政府能出手,清理一下垃圾,讓這個發光現象重現。”
“這個發光現象是不是能作為一個賣點?”
“比如,叫做藍眼淚?”
“然後,蔡縣長你想想辦法,請幾個拍電視劇的來這裡取景,把整體的宣傳重點,往戀愛那方面塑造。”
蔡縣長陷入沉思。
白科長思考了一番說道:“哎,是,以前是可以看到海是藍藍的,現在看不到了。”
“藍眼淚這個名字好聽。”陳雪萊補充。
在思索後,蔡縣長猶豫道:“可是,這種藻類發光現象,也不是我們譚平縣獨有的吧?”
李牧笑道:“蔡縣長,誰最早宣傳,這個固有印象就屬於誰的。”
蔡傑撓了撓頭髮,而後驚恐的發現,自己薅下一把頭髮來。
白國正笑道:“老蔡,你可別薅了,再薅就沒了!”
蔡傑叫苦道;“嗨,還不是窮鬧的,政府也沒有餘糧啊。”
好嘛,在這裡等著他啊。
這是又要他出主意,又要他出錢贊助?
也不是不行。
要知道影響力來自於做事,一件成功的,能讓許多人受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