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瀚思路清晰,有條不紊地分析道,
“由各州縣衙門統一組織,收集城內糞便、在城外設立大型的官營漚肥場,集中漚制肥料。”
“這些肥料,優先供應咱們的營莊,剩餘的還可以平價賣給農戶,一魚兩吃。”
“再者,你說的河泥肥,也可以由官府出面,組織民夫,統一開挖。”
“眼下正值冬季枯水期,這樣搞既能清淤,還能挖泥肥田,可謂是一舉兩得。”
江瀚越說越覺得可行,朝著李興懷吩咐道:
“你仔細記下,等回去之後,再把我說的這些法子,寫個詳細的章程出來。”
“一式兩份,一份報給我,一份留你農部存檔。”
“等日後察驗,也好互相對照,論功記過。”
李興懷聽罷連忙點頭,仔細記下此時。
他心中暗自佩服,不愧是大王,連人糞這等“賤業”都考慮得如此周全。
但其實,江瀚惦記的可不只是農家肥。
他腦子裡一直在想,是不是可以做些化肥出來。
化肥可謂是後世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對於糧食增產有著革命性意義。
眾所周知,化肥主要成分就是氮、磷、鉀三種元素。
其中,氮肥能促進葉片生長,使植株茂盛;磷肥能促進根系發育和果實成熟;
鉀肥能增強作物抗逆性,比如抗病、抗寒、抗旱等。
如果江瀚能搞出化肥,那麼大幅度提升畝產將不在話下。
而好巧不巧,在明末,還真有一種類似化肥的物質普遍存在。
這種物質就是硝酸鉀,是一種含有氮和鉀的化合物。
這玩意兒聽起來很陌生,但換個名字就耳熟了。
硝酸鉀在民間,又叫土硝或者硝石,正是軍中製造黑火藥的關鍵原料。
但是吧,一般的土硝並不能直接用來施肥。
明末時期的硝石,大多都是從硝土中熬製出來的,其中硝酸鉀的純度並不高,含有不少雜質。
如果直接把它施用於農田,不僅營養元素難以吸收,反而可能燒燬農作物,甚至破壞土壤結構。
所以江瀚必須想辦法,去除土硝裡的雜質,然後再將其配比成化肥。
而且最關鍵的地方在於,硝石是製備火藥的關鍵材料,必須滿足軍中需求,剩下的才能用來製作化肥。
但化肥這玩意兒吧,你又必須量產才行,否則一斤兩斤的化肥,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念及於此,江瀚腦中突然靈光一閃,看向李興懷:
“李主事,你是四川本地人,可曾知道本省哪裡有產量大的硝石礦?”
“就是軍中用來造火藥的硝土,我有急用。”
李興懷被他問得一怔,不知道話題怎麼突然從糧食扯到了硝石,一時沒反應過來。
他思索片刻後,緩緩開口道:
“回大王,臣下的老家江油,就有一處極大的產硝地。”
“哦?仔細說說!”
李興懷整理了一下思緒,回道:
“就在江油縣以北的重華鎮一帶,有座老君山。”
“此山頗有神異,山中有許多天然形成的硝洞,規模很大,比較出名的有大興洞、朝陽洞、天雨洞等。”
“這些洞內四季陰涼,洞壁和底部的土層中富含硝土,附近鄉民世代都有進洞熬硝的傳統。”
李興懷所說的老君山,是西南地區著名的硝礦產地,地質構造特殊,洞內蘊藏著豐富的硝酸鹽礦產。
明朝時期,西南戰事所需要的硝石,基本都出自於此;而清朝乾隆時期,為了攻打大、小金川地方土司,更是大規模開採過此地的硝石。
江瀚聽完,眼前一亮,沒想到在江油就有大規模的產硝地,看來得把這片地區納入官營了。
對面的李興懷見江瀚對硝洞如此感興趣,自然也明白他的想法,臉上不禁露出一絲為難之色。
“大王,您是不是想把老君山的硝洞都收歸官營,然後僱人開採?
“依屬下看,此事恐怕有些難辦。”
“嗯?有何難處?”
李興懷嘆了口氣,詳細解釋道:
“大王有所不知,其實在明廷治下,老君山的硝洞一直都是官營的。”
“朝廷為了確保火藥原料,將附近熬硝的鄉民都編入了硝匠戶,子承父業,世代為朝廷熬硝,不得隨意轉行改業。”
“據下臣所知,重華鎮登記在冊的硝匠戶,就不下三四百戶之多。”
“但是吧,這項差事極其艱苦,匠戶們每年都要向官府繳納硝差。”
“要是完不成定額,要麼自家掏錢補稅,要麼就得去服更苦的徭役。”
“再加上工作艱辛,待遇微薄,官府發放的月米,只有三五斗糧食,難以養家餬口。”
“可就是這麼點糧食,還要遭到層層盤剝,到手能剩多少全看運氣。”
說到這,李興懷兩手一攤,
“時間長了,誰還願意幹這等賣命又捱餓的營生?”
“於是,這些硝匠戶們全都逃了,拖家帶口躲進了深山裡,再也不肯出來。”
“那老君山山脈連綿,地形複雜,各個硝洞分佈得又散又隱蔽。”
“這幫逃籍的硝匠們仗著複雜地形,跟官府的差役周旋。”
“他們憑著手藝,自己找硝土、挖硝洞、私熬硝,然後偷偷運到山下的鎮子裡,賣給那些製作煙花爆竹的商家,換點錢糧勉強餬口。”
“雖然發不了財,但總比當牛做馬強。”
“官府好幾次想進山清剿,但礙於地形原因,只能作罷。”
“如今的老君山,早就成了官不舉,民自採的混亂局面。”
江瀚聽罷恍然大悟,沒想到還有這一茬。
“原來是沉痾宿疾,怪不得呢。”
“但如今江油已經換了主人,於公於私,這些硝石洞咱們都必須拿下。”
他扭頭看向李興懷,吩咐道:
“這樣吧,你回去後,立刻從農部和工部抽調精幹人手,組織一個硝務督辦處。”
“我會下令讓劍州駐軍,調一隊兵馬過來,務必把老君山這片硝洞納入官營。”
“至於裡面的硝匠,”
江瀚想了想,還是決定先禮後兵,
“暫時先不要派兵清剿。”
“去之後,找個本地的鄉民,進山通知裡面的硝匠。”
“如今新朝雅政,所有匠籍、軍籍一概廢除,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職業,不必再躲在暗無天日的山洞裡當野人了。”
“如果還想從事熬硝的,官府願意公平買賣,按照質量、重量論價。”
“他們熬出的硝,只要質量合格,我照單全收,現銀結算。”
“等初步建立信任後,再和他們談僱傭的事情。”
“只要他們點頭,願意進入官營的硝場幹活,我不但按月足額髮放口糧,還會根據每人開採、熬煉的硝石數量和質量,額外給予工錢,多勞多得。”
“此事務必重視起來,軍中火器日盛,需要海量硝石製造火藥;而且糧食增產,也需要硝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