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圖中大船真的能下海嗎?臣孤陋寡聞,古往今來,聞所未聞。如今大秦所造最大海船亦不過十丈長,二丈寬,與陛下所要求五十丈長,二十丈寬的巨船相差甚遠矣。”
蒙毅雖然對陛下尊崇無比,可是這實在太匪夷所思了。
照著圖中所繪,這哪裡是打造大船,這簡直就是一艘海上堡壘,超級巨無霸。
“你是在質疑朕?”
嬴政冷冷道,這種事他無法解釋,也不想解釋,更無需解釋。
“臣,不敢。”
蒙毅心中一凜,當即意識到自己失言。
“一絲細節都不許出錯,明白?”
嬴政語氣嚴厲,提醒道。
“臣,明白。只是不知陛下打造此等巧奪天工之巨船,所為何?”
蒙毅內心猶如貓抓一般,好奇心十足,忍不住問道。
嬴政看了一臉好奇的蒙毅,露出罕見的笑意。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就連一向沉穩的蒙毅都耐不住了。
“為大秦帝國定鼎千秋基業。”
嬴政意味深長道,目光露出炯炯有神的光芒。
中南半島必須歸秦,奪得中南半島,大秦帝國才能與馬來半島隔海眺望。
拿下馬來半島,印西半島也將唾手可得。
有了印西半島,澳陸才能牢牢掌握在大秦帝國手中。
澳陸才是帝國海軍基地最佳之選,坐擁澳陸得天獨厚之戰略海上要塞。
東可兵抵印第,印安大陸,西可劍指非大陸,這裡才是大秦兵威四海之地。
印安大陸番薯是大秦定鼎千秋基業之必備食物。
只要有了番薯作為口糧,大秦的人口數十年之內就可以極速膨脹,國力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
如今大秦人口只有二千多萬,之所以制約人口膨脹,固然因為天下大亂,人口劇減。
可更重要的是因為食物短缺,一旦擁有充足的食物,泱泱華夏才能遍地開花,繁榮昌盛。
匈奴,西羌,西域可以不打,箕子,晨國也可以慢慢收拾,但是中南必須入秦,澳陸也必須納入大秦之版圖。
印安大陸帝國海軍也必須登臨,番薯必須要在最快的時間內入秦。
這就是大秦未來幾十年國策根本所在,誰也不能動搖。
蒙毅心中劇震,大秦帝國千秋之基業?
陛下這話說的可是很深重啊!
大秦東出,橫掃六國,廢黜諸侯舊制,劃天下四十八郡,被陛下視作大秦千秋之基業。
可打造一艘大船也能叫千秋之基業?
這由不得蒙毅不狐疑,難以置信。
嬴政將蒙毅的神情盡收眼底,意味深長道:“蒙卿,如果大秦帝國一畝田可產數十石〔一石百斤〕口糧,你覺得如何?”
蒙毅眼睛瞪得滾圓,感覺自己的呼吸急速加快,心臟瘋狂的跳動著。
自己聽錯了?
雖然自己不種地,可是蒙氏乃大秦豪族,名下產業也有千傾良田。
一畝地眾所周知,年景好也不過產五石糧,年景不好,也就二石糧。
陛下竟然說一畝田可產數十石糧?
這是在說笑嗎?
“陛下,這天下有這種神物嗎?”
蒙毅聲音不受控制的顫抖著,並非他膽小,而是太過緊張。
這種畝產數十石的糧,如果真有,那便是神物。
“若是沒有,你覺得朕大費周章造巨船是勞民傷財嗎?”
嬴政目光審視著蒙毅,話音一轉,質問道。
“臣,惶恐。絕不敢半點對陛下不敬之心,請陛下治罪。”
蒙毅見陛下的目光盯著自己,心中有些忐忑,連忙請罪道。
“朕要回咸陽了,還有太多事需要朕去處理,你暫留越地主持大局。”
嬴政揉了揉太陽穴,漫不經心道。
“臣必當不負陛下囑託。”
蒙毅連忙拱手一拜道。
“臨走前朕還是要提醒你,十里一營,每營各安百帳,前線一旦有染上瘴疫者,立刻送回隔離。如若不治身亡者當立即焚燒,不得貽誤。”
“遮口之物無論是軍醫還是兵士,皆要戴上掩住口鼻。朕會下令各地趕工再做五十萬備用,若有破損及時更換。”
“南方多泥濘,朕會想辦法湊出十萬皮屐〔靴〕,三月之內必將送至象郡,由你負責供給前線將士。”
嬴政一連交代了幾句,生怕蒙毅遺忘。
瘴氣被視作不詳,世人畏之如虎,若是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軍心必然潰散,那此處南征就功歸一簣了。
嬴政絕不允許這樣的事發生,中南必須要拿下,穩定中南之後,才能徐徐圖之,定鼎千秋之計。
“陛下,放心,臣萬死絕不辜負陛下期望。”
蒙毅也是拍著胸脯保證,這些事他不但在腦海中銘刻,更是用筆記錄下來,生怕有一絲遺漏。
他很清楚,蒙氏的確是大秦帝國的當代名門望族,可是這一切榮耀皆是眼前這個男人給的,如果蒙氏做錯事,這個男人一句話也可以讓蒙家永無翻身之日。
“好了,你去吧!不用牽掛你們蒙家的產業,你與蒙恬皆在南疆為國盡忠職守,朕回到咸陽也會為你們兄弟兩人關照蒙家一二。”
嬴政笑了笑,彷彿在調侃一般。
可是蒙毅聽到這句話,心中也情不自禁的湧起一絲寒意。
陛下是有心?
還是無意?
無論如何,君心難測,陛下這無疑是在提醒自己,也可以當做是警告。
他心中不由有些苦澀,不過為君王者,若不能鬆弛有度,御下有方,那離亡國也不遠也。
這無關信任,也無關胸懷,而是江山社稷為重,天下無絕對可信之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