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凜說的一點都不客氣,而現實是他批評的還是有點太保守了。
在這場戰爭之前,馬斯爾的總統斐迪南曾高調宣稱“已經做好了消滅錫安的準備”,但實際上他們並未做好任何戰鬥準備。
彼時的馬斯爾還深陷拉華阿的內戰泥潭中,存在著裝備維護和訓練水平極差的問題,有計程車兵甚至在開戰前都沒有拿到自己的步槍。
但如果這點還能當作藉口的話,那情報方面就失敗的很徹底了,要知道在錫安發動突襲之前,馬斯爾的空軍雷達已經發現異常。
然而那個奇葩的指揮官卻誤以為這是“本國演習飛機”,並未採取任何行動,結果就是錫安空軍在3小時內,摧毀了馬斯爾90%的軍用飛機和防空陣地。
陸凜將自己代入隊友的角色,發現在得知訊息的時候,很難不破防罵娘。
至於到了真正開戰期間,阿拉伯聯軍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更多了。
就比如馬斯爾在西奈半島的第六十坦克師因缺乏燃油和指令,被錫安裝甲部隊輕易包圍,最終超過八千人被俘,上百輛坦克被摧毀。
還有政治干預軍事,蘇爾里亞的空軍在戰爭初期因害怕損失,被命令禁止出擊,結果反倒在地面被錫安空軍悉數全殲。
阿爾伊拉格兩派相爭,導致前線軍隊接收指令混亂,甚至連正常推進都做不到。
最終阿拉伯國家丟掉了西奈半島,雜湊姆西岸、蘇爾里亞南部,阿爾伊拉格北部等地方和國家,有超過六萬阿拉伯士兵被俘虜。
人員傷亡比高達二十比一,損失了超過兩千輛坦克,空軍的戰損比更是慘不忍睹。
錫安在此戰中不僅打殘了阿拉伯半島上,除雙志以外其餘所有的阿拉伯國家,更是將領土擴張了十餘倍,逼近曾經的那個奧斯曼帝國。
關鍵這從戰爭開始到結束,一共就只過去了兩週的時間。
要知道當年普羅森發動的閃電戰,也花了足足三十六天,可阿拉伯國家丟掉的土地卻是梅拉尼婭的四五倍!
這一仗不僅讓世界震驚於錫安的軍事實力,更是將阿拉伯聯軍將被永遠釘在了現代戰爭的恥辱柱上。
這已經不是單純裝備上的碾壓了,說阿拉伯沒有一個會打仗的將軍,其實已經是陸凜縮小了攻擊範圍了。
穆罕穆德親王原本還想反駁,但想了想對方好像還真有資格這麼說,畢竟全阿拉伯只有眼前這位的正面戰勝了錫安人的軍隊。
而這場勝利也維護住了阿拉伯國家最後的臉面,至少沒有全盤皆輸。
“阿拉伯的將軍們根本不懂現代戰爭。”陸凜沒留絲毫情面:“他們還在用二戰時戰術對抗錫安的裝甲叢集——這是愚蠢的行為。”
在後來戰爭的回憶錄裡,錫安的飛行員曾回憶馬斯爾很多的t-54或t-55坦克被部署在了開闊沙漠,或者固定防禦工事中,純純的活靶子,最後都變成了他們榮譽勳章。
“同時我們與錫安計程車兵質量,也有著顯著的差距。”
陸凜繼續道:“錫安人的新兵通常會有三到六個月的受訓時間,而阿拉伯的新兵通常只有六至十二週,在打仗的時候如果沒有老兵帶著,士氣幾乎一觸即潰。”
事實上錫安是有義務兵制度的,而且不論男女,男性通常十八歲入伍,服役三年左右,女性則需服役兩年,主要承擔後勤、通訊等任務。
並且退役後,這些人每年還會進行一到兩個月的軍事訓練,保持戰備狀態。
對比之下,阿拉伯這邊還存在著軍官與士兵脫節的問題,軍官多來自精英階層,而士兵多為徵召農民,溝通不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