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真實模擬遊戲

第98章 深交所搶跑

深夜十點半左右,秦遠和馬可夫才回到酒店房間。

一進門,就看到麻桿兒還沒睡,正坐在沙發上,對著電視螢幕皺眉苦臉。

1990年的廣東,電視裡雖然有不少臺,但是大部分都是粵語臺。

播放的節目電視劇,全都是粵語配音。

麻桿兒這個常年混跡燕京的河北人聽得一頭霧水,只能勉強盯著螢幕下方的字幕,看得頗為吃力。

在這個時代,看字幕對很多人來說還不是一種習慣,尤其對麻桿兒這種文化水平有限的人來說,更是費勁。

“遠哥!你們回來了!”麻桿兒看到秦遠,立刻關掉電視,站起身問道,“怎麼樣?方老闆的貨還行嗎?”

秦遠脫下外套,遞給馬可夫掛好,點點頭:“嗯,方明海這人辦事認真,產品把控嚴格,在港商裡也算少有的靠譜。貨沒問題,質量過硬。”

麻桿兒鬆了口氣,隨即又問:“那咱們怎麼運回去?是直接走鐵路貨運,還是……走港島轉口?”

秦遠正準備倒水的手一頓,有些意外地看向麻桿兒:“港島轉口?你怎麼知道這些的?”

在他的印象裡,麻桿兒雖然機靈,但國際貿易、轉口貿易這些概念,似乎超出了他平時的知識範圍。

麻桿兒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嗨,這不是一個人在房間無聊嘛,就看電視。”

“之前的新聞裡說的,說什麼國務院批准深城設立福田保稅區。還有什麼廣東出臺《鼓勵外商投資實施辦法》,搞‘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特別利好港島轉出口貿易之類的話……”

他一邊說著,一邊拿起茶几上攤開的一份《羊城晚報》,指著上面一篇報道:“喏,遠哥你看,報紙上也說了!”

秦遠接過報紙,目光掃過麻桿兒指的那篇報道,但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整版的經濟新聞吸引了。

他走到沙發旁坐下,就著檯燈的光線,仔細閱讀起來。

報紙上資訊量巨大:

【國家正式批准設立深城福田保稅區,旨在發展外向型經濟,吸引外資,提供稅收、通關等便利政策。】

【《鼓勵外商投資實施辦法》明確“兩免三減半”等稅收優惠,重點扶持出口導向型、技術先進型企業。】

【1990年廣東新增外資企業超500家!其中以臺資鞋廠(如寶成集團)、港資紡織廠為主力】

【虎門服裝產業強勢崛起!富民時裝城盛大開業,吸引了大量江浙布料商入駐,初步形成產業鏈條】

【“三來一補”模式如火如荼!1990年廣東此類企業數量已超4萬家,吸納農民工超500萬,其創匯額佔全省外貿總額的65%!】

【港島資本是絕對主力!佔廣東外資比例超70%,巨頭動作頻頻:李家城投資深圳鹽田港已於近日簽約,霍正英建設番禺洛溪大橋……】

一條條資訊,如同拼圖般在秦遠眼前展開,勾勒出1990年廣東這片改革開放最前沿陣地的蓬勃景象!

“怪不得方明海說前期原料供應出了問題,後來解決了……”

秦遠喃喃自語,“原來是虎門富民時裝城開業,吸引了大量江浙布料商南下,打通了供應鏈!”

“而他所說的“隨時可以擴大產能”,也是真真切切。”

“‘三來一補’的模式,國家只收低廉的加工費,政策紅利加上近乎無限的廉價勞動力供給,讓1990年的廣東,成為了低門檻、快週轉出口加工業與商貿業的天堂!”

“個體戶、早期嗅覺敏銳的外商,更是成了這場饕餮盛宴的最大受益者。”

他的心跳在加速。

深城、莞城因貼近港島,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國內製造業的橋頭堡。

羊城也因為依託深厚的商貿底蘊,穩坐樞紐地位。

而一個小小的順德此時正悄然孕育著未來家電巨頭的雛形……

秦遠看著這些熟悉的名字和地名,看著這撲面而來的、充滿原始活力和野蠻生長氣息的經濟圖景,心中湧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恍若隔世”之感。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而他,正站在風口浪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