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盧茲城內,面對著前線雪花般的敵軍動向的情報,卡爾諾感覺到了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
這一次,西班牙軍隊好像是動真格的了,真的要打圖盧茲了。
半年多以前,面對著克萊門特率領的西班牙軍隊,卡爾諾一度十分輕視,甚至想誘騙克萊門特的西班牙主力還和他進行會戰。
那時候,卡爾諾對於法國軍隊戰鬥力相當自信,也很看輕西班牙軍隊戰鬥力。
然而,經過這大半年的戰鬥之後,卡爾諾的態度已經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西班牙的軍隊改革,他其實之前也有過耳聞,據說是從美國獨立戰爭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不過那時候或許是西班牙軍隊的武器裝備配置不夠,亦或者改革不久的緣故,西班牙正規軍表現出的戰鬥力,並沒有讓人眼前一亮。
這也讓法國國內一些關注西班牙軍事改革的人,失去了興趣。
這些年過去,隨著西班牙軍事改革之後裝備的補充和人員的訓練,這一次的對法戰爭中,西班牙正規軍表現出的戰鬥力,確實讓卡爾諾大吃一驚。
先不說西班牙正規軍射擊精確度居然比一般的法國士兵還要高,單單是西班牙軍隊中的火炮普及率和使用率,就已經讓人不容小覷了。
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卡爾諾悲哀的發現,由於法國軍隊和西班牙軍隊的火炮數量上的差距,很多時候雙方之間的戰鬥,火力往往不在同一個檔次。
小規模的戰鬥還好說,一旦人數上到千人乃至更多,西班牙軍隊總是藉助著更多的火炮優勢,輕而易舉的就能戰勝法國軍隊。
這其中,固然有法國南方軍隊不夠精銳的緣故,但火炮帶來的火力差距,任何一個優秀的指揮官都不可能忽視。
因此,在卡爾諾後續寫給巴黎革命政府的報告中,不止一次的提出過,要重視火炮在戰爭中的作用,給更多的部隊裝備火炮,尤其是在南法地區,更要調動大量火炮支援才行。
否則以南部大多都是新招募士兵的現狀下,火力之間的差距,會決定戰場的勝負。
對於卡爾諾的報告,他的那位政敵羅伯斯庇爾還是相當重視的。
雖說兩個人政治上有分歧,但在保衛革命政府這一點上,兩個人的利益還是一致的。
羅伯斯庇爾從善入流,不僅讓軍工廠加班加點的生產火炮和炮彈,供應給前線部隊,更是從巴黎和北方省份,搜刮各地的火炮送到前線。
得益於羅伯斯庇爾的支援,此時此刻,卡爾諾手上各種火炮已經有了近四百門,已經不算一個小數字了。
但面對著西班牙主力軍隊的進攻,卡爾諾可完全沒有把握。
原因很簡單,對面的西班牙軍隊,火炮、人數、人員訓練度都遠比他高。
情報顯示,聯軍此次進攻圖盧茲的軍隊數量預計有九萬人之眾。
如此龐大的兵力,讓卡爾諾感到了一陣無力。
這麼長時間了,他一直向巴黎方面請求增援請求增援,結果獲得的援軍數量遠遠不如預期。
結果,等到敵人發動進攻,他的兵力看起來似乎不足以擊敗敵人。
可這也不能怪巴黎方面,怪不到羅伯斯庇爾的頭上。
巴黎方面,對於南法兵力不足的情況其實是有認知的,也一直源源不斷的向南法地區派出軍隊。
只不過,相較於圖盧茲方向,巴黎方面更看重馬賽方面的防禦罷了。
由於馬賽對於革命政府有著特殊的政治意義,加之馬賽作為法國南部最大城市,戰略地位自然是比圖盧茲更深一籌的。
因此,在馬賽地區的軍隊甚至已經有足夠的兵力開始考慮反攻土倫之時,圖盧茲的指揮官卡爾諾只能在想如何才能守住城市。
撤退放棄,完全不在卡爾諾的考慮範圍之內。
蒙彼利埃能放棄,是因為當時賽特港內外勾結,負責守衛的法國革命軍不僅要面對西班牙軍隊的進攻,還得擔心城中內應,加之兵力差距過大,撤走是情有可原的。
可他手上零零散散的軍隊加起來已經超過五萬人,雖說質量有些不堪,但起碼人數看起來是有一戰之力的。
只是,這獲勝的機率嘛,多半還是敵人多一些。
面對著聯軍主力的逼近,卡爾諾能做的並不多,除了抓緊修築各種防禦工事,將附近的民眾動員發放武器訓練起來,也不能再做些什麼了。
以少勝多這種事情,並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輕易完成的。
與卡爾諾相比,法國馬賽軍團的指揮官卡爾託將軍,處境簡直是天差地別。
此時的卡爾託,可謂是志得意滿。
來自巴黎政府最新的任命,成為了南法地區最高的指揮官,理論上來說,即便是卡爾諾的圖盧茲軍團,也要聽從他的命令。
鑑於兩邊戰場之間目前被聯軍分割開來,卡爾託肯定不能越過卡爾諾對圖盧茲附近的戰事指手畫腳。
但即便如此,如今在馬賽附近的法國革命軍,數量已經不少。
在不斷的募集士兵以及來自北方援軍的支援下,馬賽周邊的法國革命軍數量已經來到了恐怖了八萬餘人,並且各式火炮也足足有六百門。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以英國和撒丁王國為主的反法聯軍,軍隊只有不到五萬人,其中英國軍隊三萬八千人,撒丁軍隊六千人,剩下的則是以那不勒斯和其他義大利小國拼湊的部隊。
雖說法國軍隊中依舊摻雜著大量訓練不足的新兵,但對面的反法聯軍除了英國以外的軍隊,也都沒啥戰鬥力,法國革命軍明顯佔優。
更何況作為聯軍主力的英國軍隊,此時並沒有都在土倫附近,近兩萬人是在蒙彼利埃附近,與數千法國保王黨軍隊協助防守。
可以說,卡爾託無論是選擇進攻蒙彼利埃還是選擇進攻土倫,他都有著絕對的兵力優勢,有著戰略主動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