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士子都在心中冷哼一聲,此人分明是在譁眾取寵。
水榭之中,孔穎達剛剛向眾人宣佈賦詩的題目,前腳才走回來,後腳侍從就將李忘憂的詩送了進來。
李二不由虎目一瞪:“這小子是在戲耍我們嗎?哪有那麼快能做什麼詩的?胡鬧!”
寫詩這種事情,除了需要才思敏捷文采出眾,更需要靈感。而且即便如此,從古至今大部分的傳世佳作其實都是一個長期推敲的過程。
詩詞要符合作者的心境,要朗朗上口,要押運有韻腳格律等等。文人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
唐代詩人賈島,曾經用幾年的時間做一首詩。一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他為了用“敲”還是“推”字苦思冥想,衝撞了韓愈,惹出一段佳話。
推敲從此也就成了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覆琢磨,反覆斟酌。
由此可知作詩並不是那種隨隨便便的事情,所以曹植七步成詩才會成為千古佳話。
一眾大臣也被李忘憂的速度給震得瞠目結舌,許敬宗又跳了出來:“陛下,此子分明是在攪鬧詩會,應該加以懲戒以儆效尤!”
“直娘賊,又是你?俺今天不讓你知道知道俺老程拳頭的厲害,你就學不會好好說話!”程咬金今天也跟許敬宗槓上了。
他一個開國國公,真要將許敬宗揍了,那也就揍了,許敬宗白白挨頓打還找不到地方哭訴去。
李二不滿喊道:“知節,你鬧夠了沒有?”
“陛下,不是俺老程要鬧事,分明是這貨三番兩次故意找事。”
“哼,你堂堂國公也好意思找別人的麻煩?”李二瞪他一眼。
程咬金作為李二最信任的武將,李二又怎麼會真的因為許敬宗去斥責他,只是藉此發洩對李忘憂的不滿罷了。
李二心裡鬱悶的是剛剛對李忘憂有所好感,甚至以邊塞為題賦詩也是他親自出的題。就想看看之前慷慨激昂教訓那群士子的李忘憂,能寫出什麼樣關於邊塞的詩詞出來。
結果李忘憂這小子完全不給面子,孔穎達剛剛宣佈完題目,他就寫完了,除了鬼畫符還能做其他解釋嗎?
虞世南也有幾分尷尬,剛剛還誇讚李忘憂,這小子怎麼就掉鏈子呢?
李二能夠提出第二首詩以邊塞為題,在場的都是人精,哪裡看不出來這與之前在曲江池旁那小小的口舌之爭有關。
顯然李二對李忘憂已經感興趣了,才想進一步看看他的才華。
“陛下,讓臣去告誡那疲怠小子一番,重新好好做一首詩吧。”虞世南也只能出言道,希望李二能賣他個面子,再給李忘憂一個機會。
“哼。”李二不置可否,從鼻孔中冒出一聲冷哼,算是默許了虞世南的話。
虞世南也不顧年邁,轉身就想出水榭去敲打一番李忘憂,卻聽見孔穎達發出一聲輕呼。
“咦,這詩,這詩不得了啊!好,好一首出塞!”孔穎達手持宣紙,激動得鬍鬚亂顫。
他的話將水榭中眾人的注意力給吸引了過去,李二不解問道:“孔公,那小子做了什麼詩?讓你如此失態?”
“此詩雄渾豁達、氣勢磅礴、激動人心啊!可謂之七絕之首!”
“哦?能讓孔公如此推崇,難道那小子真寫出什麼不得了的詩詞了?快快念來聽聽。”虞世南也激動了,還以為李忘憂捅了簍子,現在看來似乎並不是水榭中群臣們想的那般。
“詩名《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孔穎達用抑揚頓挫的語氣將李忘憂所作朗聲誦讀了出來,水榭中鴉雀無聲,眾人都不敢置信瞪大了眼睛看向孔老夫子。
你逗我們玩呢?如此波瀾壯闊的一首詩,就是那疲怠小子不假思索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