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年3月,國民公會陸續召回了全部吉倫特派代表,包括參與過聯邦派叛亂的人在內。但左派的處境卻更加惡化了。1795年2月,國民公會決定將1794年9月21日遷入先賢祠的馬拉遺體移出該地。3月2日,巴雷爾、比約-瓦雷納、科洛-德布瓦、瓦迪耶等兩委員會的老委員,因被控告而遭拘禁。
熱月黨摒棄了恐怖統治時期進行的“非基督教化”運動,他們承認了天主教是法國大多數人信仰的宗教這個事實,在1795年2月宣佈,恢復天主教的活動,但是永不發還已沒收的教產,不準在教堂以外進行宗教集會、遊行或其他儀式,教會必須遵守政府法令。
1793年時,山嶽黨人的首領就選拔了一批屬於該黨的中級軍官,來接替屬於吉倫特黨的將領,這些軍官就是儒爾當、皮什格魯、奧什、莫羅、韋斯特曼、迪果密埃、馬爾梭、儒貝爾、克萊貝爾等人。
卡爾諾進入救國委員會後,任陸軍部長兼共和軍參謀總長。卡爾諾用兵不是把軍隊分散在各個孤立據點,各自為戰,不相配合,而是集中強大兵力用於一個目標。
他創始了大規模作戰的方法,在擔任國民公會特派員時,曾在瓦迪尼使用這種方法獲得決定性的勝利。他親身參與的這次重要戰役,將克萊爾費和科布林親王統率的聯軍擊退到桑布林河彼岸,從而解了莫伯日之圍。
熱月政變之前,法軍重佔了斯拜爾、沃爾姆斯兩地。共和軍到處打勝仗,佔領了比利時、荷蘭的馬斯河左岸地區,以及萊茵河流域各城市。美因茲和曼海姆除外,但也已經逼近。
阿爾卑斯方面軍在這次戰役中沒有多大進展。它曾試圖進攻皮埃蒙特未成。在法國—西班牙邊境,東比利牛斯和西比利牛斯兩個方面軍由於兵力不足,缺乏戰鬥經驗,曾經多次敗北,一個後撤到佩皮尼揚,另一個退到巴榮納。救國委員會認為這方面沒有多大危險,所以很遲才加以注意和整頓。
但是一經救國委員會在這兩支軍隊中實施它的制度,任用它的將領和改變編制,局勢便完全改觀。迪果密埃一再獲勝,最後把西班牙軍逐出法國國土,並從卡塔盧尼亞進入伊比利亞半島。蒙塞也從比利牛斯山的另一個山口巴斯丹攻入西班牙,佔領聖塞瓦斯提安和豐塔拉比亞。聯軍到處打敗仗,有幾個國家對於過分信賴反法同盟開始後悔起來了。
這一年冬天,[荷蘭的]聯合省受到皮什格魯的四面圍攻,皮什格魯還號召巴達維亞愛國者起來爭取自由。荷蘭反對總督的黨派支援法軍的行動,在來頓被佔領時,阿姆斯特丹、海牙、烏特勒支同時爆發了革命。
總督逃往英國,總督的職權被取消,三級會議宣佈最高主權屬於人民,建立巴達維亞共和國,與法國結成同盟,根據1795年5月16日簽訂的巴黎條約,把荷蘭的佛蘭德、馬斯特裡赫特、文洛及其所屬地方讓予法國。兩國都可以在萊茵河、埃斯考河及馬斯河自由通骯。
荷蘭以自己的財富大大加強了對反法聯軍繼續作戰的力量。這次重大的征服使英國失掉一個有力的支柱,並使普魯士由於受到萊茵河方面和荷蘭方面的威脅,不得不同法蘭西共和國在巴塞爾簽訂和約,而普軍的失敗和波蘭事件的發生早就為此準備了條件。
西班牙懾於法軍在該國境內的進展,也於7月16日在巴塞爾與法國簽訂和約。菲蓋臘斯和羅斯要塞被法軍攻陷,佩里尼翁也從卡塔盧尼亞向前挺進,同時,蒙塞在佔領比利亞-雷阿爾、畢爾巴鄂、維多利亞以後,繼續向退到舊卡斯蒂利亞邊境的西班牙軍隊進攻。馬德里政府要求和談。它承認了法蘭西共和國,法國歸還佔領區,西班牙將聖多明各島(多明尼加)的西班牙屬地讓給法國作為交換條件。
有了作戰經驗的東比利牛斯和西比利牛斯兩個方面軍與阿爾卑斯方面軍會合,不久阿爾卑斯方面軍進攻皮埃蒙特,並且進入義大利,1795年2月9日,義大利的一個邦托斯卡納已經和法蘭西共和國單獨簽訂和約。
而在海上,英國海軍豪勳爵率領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前去截擊,法國從美國和西印度群島歸來的運糧船隊。英軍25艘戰列艦,法軍26艘。
豪勳爵採用了機動穿插的戰術,因受到革命影響而虛弱不堪的法國艦隊根本不是對手,艦隊很快被分割為6塊,有的軍艦甚至不得不兩舷同時作戰。結果,戰沉一艘,被俘六艘。英國沒有軍艦戰沉。但是至關重要的糧食船隊仍然安全抵達法國海岸。這就是被英國人稱為1794年光榮的六月一日大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