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騎著馬向阿維尼翁不緊不慢的走去,身後只帶了兩名護兵。義大利方面軍在城外的駐地離阿維尼翁大約有3裡地,阿維尼翁與其說是城,不如說是一座有城牆的市鎮。
作為革命前教皇的領地,城內居民並不多。革命後法國政府收回了阿維尼翁,附近的鄉民才陸續搬進城內,就這樣阿維尼翁的居民也沒有超過1.5萬人,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居民在阿維尼翁圍牆之外新建的民居。
自從去年義大利方面軍陸續回國,部分官兵在馬賽城內惹出糾紛後。根據法國南部軍區的命令,在人數稀少的阿維尼翁郊外新建了軍營,以安置這些歸國的軍隊,避免這些軍人和地方居民再發生衝突。
從繁華熱鬧的馬賽搬遷到保守冷清的鄉村,那些在義大利橫行霸道慣了的驕兵悍將們,曾經幾次試圖在阿維尼翁城內鬧事向法國南部軍區的將官們施加壓力。
但是一向縱容手下的拿破崙,一改從前對部下官兵騷擾地方不聞不問的態度,狠狠的處罰了幾個刺頭。雖然在拿破崙對自己部下嚴格實行軍法後,義大利方面軍官兵們的軍紀大有好轉。
但是同樣的,往常這些親熱的稱拿破崙為小班長計程車兵們,開始抱怨起自己的統帥起來了。拿破崙知道,這種狀態再持續下去,他在義大利攻伐戰中豎立起來的軍中聲望將慢慢消耗殆淨。
騎在馬上的拿破崙看著馬腿下青灰色的石頭路面,他似乎看到了那個看起來總是在微笑的陽光男孩。“路易.查理,這就是你想要的嗎?”拿破崙對著腦中幻象喃喃問道。
在戰場上,拿破崙自詡不畏懼一切對手,他自信只要自己有10萬像義大利方面軍這樣的軍隊,他可以橫掃整個歐洲。
而對於路易.查理在戰場上的指揮,他全部看在眼裡。路易.查理指揮的近衛師,戰術呆板僵硬,戰場上很少有靈活機動的發揮,即抓不住敵軍的弱點,也把握不住戰爭的節奏。
但是,近衛師良好的參謀軍官團制度卻把這種缺點轉化成了另一種優勢。參謀軍官團對作戰中每一種可能性做出的推演,讓呆板僵硬的指揮變成了有序的應對。
而近衛師建立計程車官體系,對作戰條例的服從和執行,使得統帥的每個意圖都被完整落實的執行。統帥近衛師這樣的部隊,就像是在操作一部精密構造的機器,只要統帥沒有犯錯,只要敵人的力量沒有遠遠超越己方的力量,那麼戰爭的結局就像是在計算一個數學方程式一樣簡單。
曾經拿破崙覺得,如果是自己帶著義大利方面軍對上了路易.查理指揮的近衛師,那麼起碼必須要有3倍的兵力才能打成平手,想要取勝,則必須要有5倍以上的兵力。
但是路易.查理在義大利戰役中的表現,讓拿破崙也為之驚訝。蘇沃洛夫指揮的聯軍和拿破崙的軍隊在義大利中部對峙過一段時間,這位俄國老將的老辣指揮曾經讓拿破崙讚歎不已。
蘇沃洛夫把野戰中消滅敵人視為第一要務,他的進攻積極進取而又果斷。他總是在仔細觀察敵人的行動之後,集中主要兵力突擊敵軍最重要的地方,透過擊潰敵軍的主力,迫使敵軍失去戰鬥意志而潰逃。
這和拿破崙的指揮有異曲同工之妙,拿破崙同樣注重在野戰中擊敗敵人的有生力量。但拿破崙的作戰原則是集中主要兵力,分割敵方部隊,先擊敗較弱之敵,再全軍圍攻較強之敵。
雖然拿破崙認為蘇沃洛夫是一位難纏的敵人,但他對蘇沃洛夫把白刃突擊戰術置於火力之上觀點嗤之以鼻。
拿破崙以為只要給他時間,擊敗蘇沃洛夫的反法聯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路易.查理這種不與蘇沃洛夫交戰,大踏步的後退,切斷反法聯軍的後勤供給,就輕鬆擊敗反法聯軍的作戰方式讓拿破崙深感意外。
在拿破崙看來,戰爭就是在進攻中擊敗敵人而獲勝,而要擊敗敵人就必須奪取戰場中對自己有利的要點。
而路易.查理在對付蘇沃洛夫時,很明顯的違背了自30年戰爭以來,古斯塔夫二世和阿爾伯萊希特·華倫斯坦建立的作戰原則。
拿破崙曾經設想,自己和蘇沃洛夫易地而處,但是他也一樣沒有找到比蘇沃洛夫做的更好的答案。似乎當路易.查理擊敗俄國海軍,奪取了七島共和國之後,俄軍的失敗已經成為必然。
自那之後,拿破崙就對路易.查理就有了深深的忌憚。雖然約瑟芬天天在自己的耳邊鼓吹,拿破崙現在的地位配不上他在義大利戰役中獲取的功勳。但是拿破崙依舊不為所動,始終對督政府保持著恭順的態度。
拿破崙自己知道他的內心並非如表面一般毫無動搖。作為一名出身科西嘉島破落貴族出身的子弟,從小喪父的拿破崙一直秉持著光大門楣的志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