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1792

第68章 萊茵戰局一

萊因-摩澤爾方面軍分三個軍團:德塞指揮左翼,下轄博普尤伊和德利馬斯兩個師團;盛西爾指揮中路,下轄杜格姆和塔波尼葉兩個師團;費裡諾指揮右翼,下轄德拉博爾德和塔羅兩個師團。布林西葉將軍指揮騎兵後備隊。

卡爾大公接任萊茵戰局指揮後,帶著下萊茵軍方面軍二十四營步兵和二十九連騎兵趕來援助上萊因方面軍,而留下瓦爾田斯列卞帶領三萬六千人監視著儒爾當,另外留下二萬六千人在格赫特斯海姆防衛營裡掩護美因茲。

7月初他和拉土爾將軍在阿耳勃河後面會師。結果在他指揮下的部隊就有四十四個步兵營和八十個騎兵連。

部隊的佈防情況是:左翼十八個步兵營和十九個騎兵連佈防在山區,由卡伊姆將軍指揮;中路有十三個步兵營和二十八個騎兵連,佈防在厄特林根前面;右翼有十個步兵營和二十九個騎兵連,另外在警戒部隊裡還有三營步兵和四連騎兵,他們的指揮官為拉土爾將軍。

莫羅將軍決定先發制人。9日,盛西爾越過羅田索耳,打敗了卡伊姆,並在內卡河上打退薩克森兵。

卡爾大公知道這次戰鬥以後,便命令他的中路和右翼部隊進攻德塞。德塞在馬耳什村阻擊了大公的進攻。他顯示了無限的勇敢精神,堅持了大半天戰鬥,直到傍晚才退到稍後的一個新陣地上。

這種堅強抵抗使敵人感到很棘手,卡爾大公害怕業已進到涅延堡的盛西爾將軍會截斷他的後路,於是在10日開始退往普福爾次海姆,並撥出十個營來補充菲列浦斯堡和曼海姆的衛戍部隊。

次日,由於受到盛西爾將軍的追擊,他繼續退往斯圖加特,並在那兒渡過內卡河。在費裡諾將軍那一方面,他控制了金濟格河畔的比別臘赫陣地,越過黑林山,抵達菲林根。在萊因河和黑林山之間整個地區的敵人完全肅清。黑林山的各個城市都駐進了法國衛戍部隊。

當松布林-馬斯方面軍司令部剛一獲悉,萊因方面軍渡過了萊因河,克列別爾將軍就於6月29日從杜塞爾多夫出發。在科隆渡過萊因河的格烈尼葉師團也歸他指揮。

他在林堡進行了戰鬥,7月8日渡過蘭河。總司令儒爾當率領其餘的部隊在諾伊維特橋上和他會師,經過一次規模不大的前衛戰,擊退了瓦爾田斯列卞將軍,然後他們分三路由吉先橋、韋茨拉爾橋和列印橋越過蘭河。

在弗裡德貝克,敵軍在激戰以後被擊潰。12日儒爾當渡過尼達河,進入美因河平原,佔領了法蘭克福前面的陣地。他和瓦爾田斯列卞達成幾天的停戰協定,以談判法蘭克福投降的問題。可是這給了敵人取得兩條道路並退往上美因河的機會。

法蘭克福的防禦很好,彈藥和糧食供應也很充足。處在科隆大路上的、離法蘭克福只有一站路程的克尼格什迭因炮壘於7月21日投降。裡面有九十三門大炮和六百名守軍。

路易.查理要求儒爾當率軍圍困曼海姆要塞,分割曼海姆和美因滋之敵。但是卡爾諾卻要求松布林-馬斯方面軍繼續向德國腹地進攻,儒爾當選擇了聽從卡爾諾的命令,他留下馬爾索將軍帶領三萬人防守各個要塞並和路易.查理會合。

自己則帶六個師五萬人深入德國腹地,他沿著圍繞薩克森的圖林吉亞山脈邊緣前進,因此就離開了多瑙河。

此時美因茲駐步兵一萬五千人和騎兵一千二百人,厄倫布烈田什迭印駐步兵三千人,曼海姆駐步兵八千人和騎兵三百人,菲列浦斯堡駐步兵二千五百人和騎兵三百人。

儒爾當把馬爾索、龐謝和博納爾三個師(二萬六千人)留在美因河,用來包圍美因茲和厄倫布烈田什迭印。

這個時代的歐洲大陸沒有經過工業革命的摧殘,而且人口也不及後世稠密。在西歐還存在了大量的森林,這些森林的存在導致了陸地交通非常不便。

因此這個時代的歐洲軍隊行軍,一般都是沿著河邊平坦的平原行走,沿河邊行軍不容易迷失方向,而且地勢比較平坦,士兵體力消耗小,而河流也形成了一個天然防線,使得軍隊少防禦了一個方向。由於還沒有出現動力帆船,歐洲各國還沒有形成透過內河航運調動軍隊的思維。

不過,路易.查理率領的近衛師很快就會教會歐洲各國控制內河航運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了。

在水面寬廣的萊茵河上,一艘蒸汽動力明輪船拖著3艘無帆的拖船在行進,而這樣的船隊在它身後還有十幾只。在船隊前方和兩側三艘模樣怪異的炮艇在巡遊護衛.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