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1792

第482章

他們認為,英國人在佔據了上風,還提出了這麼優厚的條件,顯然在澳大利亞南方還有更多的金礦,日本皇室決定就是借錢也要把這場戰爭打下去。

抵達印度大陸的英國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同東印度公司的艦隊合併,組成了一隻35艘的大艦隊,號稱為皇家海軍印度艦隊。

1838年9月,在斯里蘭卡島同印度大陸之間的馬納爾灣,共和國的印度洋艦隊損失了半數之後,放棄了本地治裡、馬德拉斯等地,退回了加爾各答。

在加爾各答,共和國印度遠征軍的幾位將領進行了討論之後,認為海軍不應該繼續同英國皇家艦隊進行正面對決,而是要儲存實力,避免英國皇家艦隊完全控制印度洋。

1838年,12月,共和國印度洋艦隊退到了設施更為完善的仰光,同時向國內要求增援,並對海軍軍艦進行更新換代。

和英國人在海上的節節勝利不同,在陸地上依然是共和國的陸軍佔據了優勢。

擊退了英軍的幾次反擊之後,共和軍就收縮了防線,把戰線穩固在了奧薩里邦、中央邦和西面的信德河一帶。

佔據了海上優勢的英國人打算以勝求和,新任英國駐印度總督喬治·艾登派出了使者,建議雙方交換戰俘。

1839年2月,談判在加爾各答進行。在經過了一週時間的激烈談判,以共和國退出奧薩里邦、中央邦為條件,英國人承認其餘地方為中國的特殊利益區域。

同樣,皇家海軍將不再緝捕從印度洋前往歐洲、非洲及中東地區的中國商船。

英國的經濟終於在崩潰之前止步了,路易.查理雖然對於共和國單獨同英國進行媾和感到不滿,但是也知道對於亞洲地區的事務,法國並沒有說話的力量。

1839年4月,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被迫撤離了柏林,再次逃亡於東普魯士。

逃亡途中,他把王位讓給了長子腓特烈·威廉,是為威廉四世。威廉四世提拔了馮·羅恩伯爵作為德國陸軍部長,他一上臺就提出了軍事改革方案。把軍隊的服役年限從2年延長為3年;取消國民後備軍;改換常備軍裝備,增加軍費。

與此同時,在馮·羅恩伯爵和弗里德里希·威廉親王的推薦下,39歲的陸軍上校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成為了德國陸軍參謀長。

毛奇提出的設立總參謀部體制,對總參謀部軍官進行教育和訓練,以適應新的戰略和執行新的戰爭計劃。得到了威廉四世及馮·羅恩伯爵的支援。

卡爾·弗里德里希·馮·施泰因梅茨、畢典菲爾特等一批年輕軍官被提拔替換了老邁無能的普魯士將領。

在奧得河整頓之後的普魯士軍隊,終於擋住了法軍的進攻勢頭。

曾經的貝爾納多特元帥,現在的瑞典及挪威國王卡爾·約翰,在英國、俄國的逼迫下,終於宣佈成為反法同盟的一員。

拿破崙建議路易.查理徵發國內的後備兵源,只要把軍隊擴充到30萬,那麼前方就沒有什麼可以擋的住法國人的前進了。

路易.查理仔細衡量了下,認為現在並不是法軍數量不足,而是後勤運輸供應不上。

奧得河一戰,雖然15萬普魯士軍隊依靠數量優勢擋在了5萬法軍的進攻,但是如果當時炮彈並不缺乏的話,那麼對面的普魯士軍隊依舊無法取得勝利。

同時,路易.查理認為在中歐同反法同盟進行作戰,好過跑去俄國邊境同他們作戰。

俄國現在已經開闢了巴爾幹、中亞草原兩個戰場,如果他再派兵參加中歐地區的作戰,法國都不需要取勝,只要把這場戰爭拖延下去,俄國脆弱的經濟就會崩潰了。

路易.查理下令法軍停留在了柏林、易北河、維也納這條防線上,他坐鎮柏林,而拿破崙坐鎮維也納。

並宣佈建設法蘭克福、柏林、維也納之間的鐵路,同時廢除了法軍統治區域內的農奴制度。

從拿破崙戰爭開始,直到德國各大學的設定,德國統一的思潮,已經成為德意志地區知識分子的主流。

法軍雖然連續擊敗了普魯士、奧地利的正規軍,但是德意志境內的游擊隊,已經成為了抗擊法國侵略的主力。

和拿破崙等法國軍人對於這些德國游擊隊的輕視不同,路易.查理卻相當的重視,這些自發的德國人民組成的抗法游擊隊。這也是他停留在柏林不願意再繼續前進的重要原因。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