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無線電規則》的規定,凡是希望得到國際承認並受到保護的衛星系統,都要按照《無線電規則》的規定程式向國際電聯的無線電通訊處登記,手續完備後,該衛星系統才會登記在國際頻率總表上,各成員國才有義務不干擾這些衛星。
而楚風只能和國家合作發射建立量子通訊網路。
“你的要求我可以向上面彙報一下,應該沒什麼問題,稍後應該會有和你聯絡,還有其他事情麼?”
陳榮中有些謹慎開口,這其中的關係有點大,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
“謝謝陳局了,沒什麼事情了。”
結束通話了電話,楚風思考了下細節,沒想到幾分鐘電話又響起來了,一看一個陌生號碼,不過有小可的功能所以不可能是推銷電話。
接起電話
“你好,是楚先生麼?”
電話裡傳來一個穩重的男人聲音,又顯得有些急切。
“對的!我是楚風請問你是?”
“我叫潘建偉。”
潘建偉?楚風稍微思索了下,這才恍然大悟,想起來這個人是誰了。
華夏量子現今扛鼎人物!
潘建偉是浙海東陽人,著名物理學家,博士生導師,現任中科院院士,畢業於華夏科學技術大學,在維也納也納大學進修。
在華夏主要從事量子物理和量子資訊等方面的研究。
作為國際上量子資訊實驗研究領域開拓者之一,他是該領域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
作為第二作者的量子態隱形傳輸實驗取得“量子資訊實驗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這個實驗被公認為量子資訊實驗領域的開山之作,歐洲物理學會將其評為世界物理學的年度十大進展,《科學》雜誌將其列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
首次實驗實現量子隱形傳態及糾纏交換、終端開放的量子隱形傳態、複合系統量子隱形傳態、16公里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
首次實現三、四、五、六、八光子糾纏。
首次實驗驗證ghz定理。
這麼多首次就可以看出潘建偉在量子通訊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成就。
而作為華夏量子通訊的執牛耳者,原本是牽頭研製國際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將會建成國際上首條量子保密通訊骨幹網“京滬幹線”,構建了首個空地一體的廣域量子保密通訊網路雛形。
原本計劃是在今年七月至八月份“墨子號”就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而現在已經準備就緒了,就準備發射事宜了,一切都在有條不紊進行,可是卻聽說了有一家科技公司竟然也要發射量子通訊衛星,這不禁讓潘建偉既好奇又激動。
而且聽說要發射量子通訊衛星的公司竟然是贈送了量子計算機的起源公司,怎麼能不讓潘建偉感興趣。
當初潘建偉因為量子衛星研究進去最後的階段也就沒有去海陵。
可是聽說了起源公司贈送了國家十臺量子計算機,可讓那些得到量子計算機的科研院當成了寶貝,要有院長和副院長的一致同意才能使用,可謂是真的當成了寶貝。
當初浙海這邊中科院也“搶”到了一個名額,院長當成寶貝一樣,而潘建偉也很好奇這量子計算機怎麼工作的,為什麼能做的這麼小,當初潘建偉就提議進行拆解。
最後的結果潘建偉沒被院長和那些院士給“拆解”了。
現在聽說起源公司又鼓搗出來量子通訊衛星,這可真是撓在了潘建偉的癢處,哪裡還忍得住,這是自己的專業領域,而且聽說起源公司掌握完整的可以商用的量子通訊衛星技術,這更是讓潘建偉驚為天人!
只有自己親自去做,你才能知道其中需要經歷怎樣的困難和磨礪。
都說科學技術之間只隔了層窗戶紙,一捅就破,可是就卡在這一點上遲遲不能前進一步的感覺實在太難受了。
簡單來說雖然即將發射“墨子號”量子實驗衛星,可是技術還不成熟,最起碼成本實在太高了,每個八億華夏幣,還沒有太大的功能,這誰吃得消,換成一個私營企業估計得被拖破產,科研就是在燒錢!
也只有國家才能看到量子通訊的作用,量子通訊技術發展成熟後,將廣泛地應用於軍事保密通訊及政府機關、軍工企業、金融、科研院所和其他需要高保密通訊的場合。
這對於國家的意義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