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府。
後院。
一間屋房中,吳銘正守在一個小爐旁,爐子上放置著一個茶壺,正在熬煮著什麼。
直至茶壺中的水燒開,又沸了約莫半注香的時間,吳銘終於滅了火,將茶壺拎起,拿出一隻瓷碗,傾倒出一碗呈血色琉璃狀的液體。
在倒完差不多一碗後,他將茶壺開啟,用夾子從茶壺中夾出一枚嬰兒拳頭大小的蚌珠,正是從慎刑司府庫中換取的血元蚌珠。
經過一次熬煮,血元蚌珠看上去並無太大的變化,但吳銘憑藉細緻入微的感知,卻是能判斷出血元蚌珠比之前小了一點點,雖然微不足道,但的確是有所損耗。
“按照這種進度,這枚血元蚌珠,應該能供我用兩個月左右。”
吳銘看著小了一點的血元蚌珠,心中判斷著,然後小心翼翼的將其收了起來。
這枚血元蚌珠價值四萬功勳,若是放在血刃樓的黑市中,購置價格絕不會低於五萬兩紋銀,而這樣一枚血元蚌珠最多用兩個月,也就是說每一次熬煮,就相當於耗掉了近千兩紋銀,吳銘畢竟是從窮苦日子過來的,這樣的消耗,心中難免還是有些肉疼的。
只是為了武道的修行,這些資源又是必不可少,總歸是不能為了節省,而延緩修煉的進度,那屬於是本末倒置,唯有不斷變得強大,才有機會爭得更多的資源。
端起瓷碗。
吳銘將瓷碗中滾燙的汁液一飲而盡。
這血元蚌珠熬煮的湯汁,味道一言難盡,宛如處子落紅,饒是以吳銘的定力,也是喝的有些面如土色,僵硬了一會兒才堪堪緩過來。
而湯汁下肚之後,很快一股熾烈的暖意,就從腹中升騰起來,暖洋洋的很快滲透全身各處,能明顯感受到全身血液流速加快了一些,整個人的膚色也變得更為紅潤,同時一縷縷無形的血氣,從四肢百骸中萃取出來,聚集向丹田小腹,緩慢的凝練。
“不愧是價值四萬功勳的天地靈物,效果比滋補藥散更好一些,效力卻又比滋補藥散更溫和,身體能夠輕鬆承受……有這一枚血元蚌珠,熬煮服用兩個月,積累的血氣,恐怕能達到正常修煉七八個月的功夫。”
吳銘判斷著自己身體的變化。
武道修煉與元神凝練不同,可以說時間就是生命,所有的武者都是在與歲月賽跑,必須在年輕時期不斷突飛猛進,衝擊更高的境界,否則一旦過了年紀,血氣不再活絡,突破就將變得千難萬難。
三十歲前不入三次凝血,則再無機會,三十五歲不入四次凝血,也基本止步於此,四十歲則是衝擊五次凝血的最後界限,實際情況下,也極少有三十七八歲的人能突破五次凝血的瓶頸,大部分邁入五次凝血的存在,都是在三十五六歲左右功成。
吳銘今年二十一歲,時間其實還很寬裕,但武道修行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積累的進度自然是越快越好,也不存在什麼根基虛浮的概念。
煉化了血元蚌珠的藥力後,吳銘很快來到院中,拎著八十二斤的百鍊玄鐵槍,揮舞了起來,勁力肆意勃發,每一槍掃過,都令空氣爆發出陣陣沉悶的嗡鳴。
如此,
一晌午的修煉過後,到了下午,他便又回到自己的臥房中靜坐,練起神霄上清籙。
柳慕元之前在他練成神霄雷法第一個秘紋後,指點他神霄上清籙可以作為淬鍊神魂的核心秘法,吳銘嘗試一番之後,也的確感受到神霄上清籙對於神魂的淬鍊有著不錯的效果,但這種效果,與‘臨’字訣一比,卻又略顯不及。
“如如不動,萬法不侵,論及對元神之道的探究,還是‘臨’字秘更勝一籌。”
吳銘細細體會著兩種法門,心中自語一聲。
以神霄上清籙作為核心,是以雷霆之威來淬鍊神魂,的確能夠助長元神的凝練和修行,但相比起來,臨字秘根本不需要這麼複雜,不需要藉助外力去淬鍊神魂,只需要將其在心中運轉,則神魂自然入定,於不知不覺中,自然壯大。
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神霄上清雷法在吳銘看來,應該是達到了‘天法’的地步,藉助的是雷霆天威,來磨礪己身,但臨字訣卻更勝一籌,已抵達‘道法自然’的無上妙境,自然而然,無為而為。
是以這門神霄雷法,作為殺伐類的神通倒還不錯,但用作凝練神魂的核心道法,在吳銘看來還是差了一些……實際上吳銘的想法若是被柳慕元知曉,必然會讓柳慕元都萬分驚愕,因為神霄上清籙這門上古道法,已經是一門極為高深的秘法了!
縱然是柳慕元當年,初習道法之時,也沒能練成神霄上清籙,而是選擇了次一檔的秘法作為核心道法修行,放眼整個雍國,能在元神三煉的階段,就以神霄上清籙這個層次的道法作為核心的年輕道修,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啪嗞!啪嗞!
吳銘閉目,元神浮出體外,元神內部有神霄秘紋若隱若現,時不時引發起些許雷光,雷光滲透元神各處,令吳銘的肉身彷彿都感同身受,一陣輕微的顫抖,有陣陣酥麻之感。
直至修煉入夜後,吳銘停止神霄雷法的修煉,抱守‘臨字訣’,盤坐於床榻,靜心入定,蘊養神魂,如此一日又一日,迴圈往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