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神

第79章 再次掌兵

王延再次向張梁行了一禮,說道:“卜帥死後,我得到的這個渠帥之位,名不正而言不順。”

“某數次想要將渠帥之位讓給文昭,奈何文昭只是不從。今日,既然人公將軍欲封文昭渠帥之位,我願意將渠帥之位雙手奉上!“

王延來到冀州以後,雖然張梁等人並沒有露出什麼異色。但是對於王延,他們其實並不親熱。

說到底,王延曾經殺過其他小帥,奪取渠帥之位。雖然事出有因,很多人仍是接受不了。

再加上,他屢次兵敗。最後在東阿被官兵擊潰之後,不但沒有前來投奔冀州黃巾,反而帶領一部分手下佔山為王,意圖落草為寇。

張梁算得上是個大氣之人,他絲毫沒有追究王延以前的所作所為。然而,王延以前的行事,卻是給人留下了一個不好的印象。

王延是個聰明人,早已感受到眾人的態度。他在這種場合下,說出這一番話來,卻是讓所有人都刮目相待。

能夠如此灑脫的讓出渠帥之位,交出手下人馬。他給別人的感覺,就不像是一個貪戀權勢之人。那麼他以前的所作所為,不但不會成為汙點,然而會得到別人的敬重。

“此事萬萬不可!”陳旭伸出右手,大聲喊道。

王延為了救他,奔赴千里前去濮陽,雖然最後沒能幫上忙,陳旭仍舊欠下了他天大的人情。

若是此時讓他接替王延渠帥之位,別人會如何看他?因此,陳旭極力反對此事。

卻不想,王延好似鐵了心一般,非要讓出渠帥之位,甚至不惜以退出黃巾軍為要挾。

最後,王延向陳旭深深作了一揖,說道:“文昭,卜帥死後,我為了保證東郡黃巾不四分五裂,不惜向自己的袍澤舉起屠刀。”

“每次思念到這件事情,某心中深感愧疚。當日我曾對手下將士說過,‘我王延所作所為,絕非貪圖渠帥之位,他日若能尋到合適的人,我情願將此位拱手相讓’。”

“文昭之才,我深知矣!自從東阿與文昭匯合以後,我就想把渠帥之位讓給文昭。但是文昭一直推辭不受,再考慮到帳下士卒們的情緒,此事才就此作罷。”

“今日既然已經與人公將軍匯合,我決意交出渠帥之位,若諸位不從,某寧願就此歸隱山中,亦不願領此渠帥之位!”

王延的話,斬釘截鐵。眾人聞言,又是敬佩、又是感動。

年少而不輕狂,居高位而不戀權。如此行事,如此灑脫,絕非常人所能為。

退無可退,無需再退。

最終,陳旭接替了王延的渠帥之位。其餘渠帥為了補償,每人出了兩百軍中精銳,加上張梁的一百親兵,一併交由陳旭統帥。

如此,陳旭身為渠帥,手下兵力將近四千。他的實力,哪怕與其他渠帥相比,也毫不遜色。

交割完軍中事物以後,陳旭就每日忙著操練士卒。他發現王延處理內務的才能非常出眾,就把軍中一切瑣事都丟給他,自己卻每日待在軍中,與士卒廝混。

這些黃巾軍,他們的身體素質,可能與以前的濮陽義兵相差無幾。但是,他們的精神素養,卻要遠遠高於曾經的濮陽義兵。

精神,無形無相,但是對於一支軍隊而言,卻非常重要。戰場上千變萬化,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能夠永遠佔到上風。

佔上風時,不驕不躁,斬將奪旗固然值得稱道。佔據下風之時,毫不氣餒,打不垮、砸不爛,更值得敬佩。

對於前者而言,幾乎所有的隊伍都能夠做到。但是後者,只有那些有信仰的真正精銳,才有可能做到。而黃巾軍,正是有這樣的潛質。

這些被逼造反的黃巾軍,他們有信仰、有熱血。只要操練得當,再配以精良甲冑,很快就能變成一支勁旅。

陳旭骨子裡是一名武將,他看到如此優秀計程車卒,又怎會不見獵心喜?

軍營中,陳旭與士卒們同吃同住,教授他們的武藝、箭術。

經過濮陽士卒倒戈之事以後,陳旭對於帳下士卒,更是關懷備至。他深深地感受到,只要與士卒們真心相對,單純計程車卒們就會拼死相報。

陳旭雖然頒佈了嚴苛的軍法,自己卻以身作則。手下但凡有士卒家中碰到困難,他都會盡力相助。因此,陳旭總是身無分文。為了吃飽肚子,只能每日與士卒一起吃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