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神

第30章 缺糧

陳旭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有些混亂。原本他只是想去看望橋氏父子,卻不想莫名其妙地被徵辟了。

更讓他費解的是,郡國裡面的官吏對他居然如此熱情,這讓他有些受寵若驚。

在陳旭看來,自己只是一介莽夫,就算殺掉張其一家有些名聲,但是他出身貧寒,註定不會讓這些郡國官吏高看一眼。

卻不想,他們居然如此客氣。

不管是前世的陳旭,還是這世的陳旭,都不太瞭解士人之間的事情。

大漢帝國那些所謂的名士,從何而來?要麼有真才實學,著書立傳;要麼被德高望重之人看重、誇讚。

第一類的名士,幾乎全是當代大儒,滿腹經綸,為士林所敬仰。諸如鄭玄、蔡邕之流。

後一種多為士族後輩,他們的先輩為了自家子孫的前途著想,往往會和其他人互相吹捧。

被有名聲的人誇讚多了,這些人自然就會出名。

當然,真正名聲極大之人,也不會胡亂吹捧某人,若是被吹捧之人並無真才實學,不僅被吹捧之人會讓他人嘲笑,甚至還會連累誇讚他的人名聲受損。

所以那些因為他人誇讚而出名之人,縱然有些水分,亦不會相差太遠。

這些郡國官吏,他們並非敬陳旭勇武,也不是敬他敢於殺掉張其一家,他們敬的是橋玄對陳旭極高的稱讚。

橋玄曾位列三公,能文能武,就連大儒蔡邕都曾被他徵辟,出任河平長。

他從不隨便誇讚別人,就連自己的族子橋瑁、族孫橋宇,也從未稱讚過一句。

但凡被橋玄稱讚過的人,全都名副其實,假以時日,必能成就大器,這點從史書上橋玄稱讚曹操,就可以管中窺豹。

正是這個緣故,眾人才對陳旭刮目相待。而橋玄的讚譽,更是讓陳旭日後受益終生。

陳家村內,喜氣洋洋。

平日裡,雖說村中糧食存得不少,村人們還是不敢隨意浪費。今日陳家村卻殺豬宰羊,毫不吝嗇。

眾人知道陳旭被徵辟為義軍首領之後,全都喜笑顏開,陳旭若能有所成就,整個宗族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大家推杯換盞,婦女們還唱起了鄉間小曲,一直鬧騰了一天。

夜晚,族人們各回各家,陳旭家中卻聚集了不少人。

陳旭、陳靜、陳虎、陳青、老裡魁、以及退伍老卒,全都在此。

“如今朝廷腐敗,百姓流離失所,很多人都是因為活不下去,才參加黃巾軍,我並不想與之為敵。”

陳旭環顧四周,嘆息一聲,繼續說道:“然,橋氏與我有恩,若不報之,必使世人唾棄。”

屋中幾人聞言,皆靜默不語,陳家村若非有陳旭,現在可能也會和那些流民一般吧。

況且,他們對於太平教並不排斥,很多家庭都曾經受過太平教的恩惠,就連陳虎母親亦是如此。

見眾人如此模樣,陳靜起身,昂然說道:“如今世道,十常侍把持朝政,士族、豪強掌控地方,併購田地、私藏家奴。一旦災荒四起,非為權貴,何以為生?”

“如今天賜良機與大兄,若不趁此時機,統領義軍,殺賊立功,豈不可惜?賊人雖是流民,卻已造反,反國之賊人人得而誅之,大兄為何如此婦人之仁?”

陳靜一番話下來,屋中幾人臉色各異。

陳旭臉色愕然;陳虎欲言又止;陳青、老裡魁以及退伍老卒,則是暗暗點頭。

陳靜能如此說話,並不稀奇。

他有大志氣,功利之心頗重,為了讓陳旭名揚州郡,甚至不惜燒掉自己族人的田地,更不用說那些毫無關係的叛賊了。

陳虎母親受過太平教恩惠,他雖然魯莽,但也懂得知恩圖報,有所猶豫亦在情理之中。

只有陳青、老裡魁以及退伍老卒的態度,卻讓陳旭覺得匪夷所思。

受到後世的影響,陳旭有些婦人之仁在所難免。

老裡魁他們正是處於這個時代的底層,知道生活的艱難,才想要獲取功名利祿,好擺脫如今低賤的身份。

‘天下熙熙皆為利趨,天下嚷嚷皆為利往’,不管哪個時代,人們皆有追逐功名之心。

更何況在這些人眼中,大漢帝國幾百年的威嚴深入人心,黃巾軍即使造反,亦不會成功。

若能在此期間撈些戰功,亦可封蔭庇子。

陳旭心中卻很糾結,那些黃巾軍,若非實在活不下去,又怎會去造反?不是造反之人有野心,而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讓他去殺這些被逼無奈,才去造反的流民,陳旭委實有些不願。

心中掙扎了良久,最終,陳旭還是帶著陳虎、陳靜,以及七十九名村中武藝超群的漢子,前往濮陽城就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