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軍神

第1004章 天下一統

皇宮之內,劉馮聽到了陳旭去世的訊息,忍不住呆立當場。

過了許久,他嚎啕大哭起。

因為劉馮知道,陳旭的去世, 也就代表著一個嶄新的時代將要來臨。

至於他劉馮,就是舊時代最後的君王。

劉馮來到大漢歷代先賢的畫像面前,跪在地上大聲哭道:“不肖子孫劉馮,身無匡扶社稷之才,又無忠誠親信可用。”

“如今主弱臣強,陳文昭又在此時去世,大漢江山即將易主!”

“嗚嗚嗚!”

劉馮涕淚俱下, 哪怕他知道, 這個皇位早晚都會被人取代, 仍舊忍不住心中的悲痛。

末代君王,是一個朝代的葬送者,必將揹負千古罵名。

沒有人願意揹負這個枷鎖,劉馮自然也不例外。

哭了許久,劉馮知道這樣哭哭啼啼,也根本沒有絲毫辦法,只得抹了抹眼淚。

“罷了,罷了,與其一直待在皇宮之內,宛若被囚於籠中的金絲鳥雀,不如若心放下華貴的外表,在外面自由翱翔。”

“我早就知道, 這一天會來臨,只是沒想到大將軍這麼快就去世了。”

……

陳旭去世以後,世子陳政當即上表,請求繼承父親爵位。

劉馮沒有絲毫話語權, 滿朝文武都是陳氏爪牙,劉馮只得應允。

陳政繼承秦王爵位, 當即頒佈了一條又一條政令,人事調動也非常頻繁,幾個被陳旭託孤的重臣,都得到了陳政的重用。

陳政沒有著急滅亡東吳,反而任用賢吏,與民修養,輕徭薄賦,培養人才。

僅僅過去了兩年時間,陳政治下就變得欣欣向榮,兵強馬壯,百姓安康,士子踴躍。

可是在這兩年時間,也發生了不少事情。

老一輩關中將領,有很多都先後去世,李儒也在陳旭離開世間的當晚,枯坐於靈堂之內。

除此之外,最讓陳政心中難受的是,自己的母親張玲,以及姨母趙雨,因為陳旭去世悲痛欲絕,兩年之內先後去世。

陳政讓人將兩人屍體,葬在了陳旭的身旁。

呂綺玲雖然也悲痛欲絕,年齡卻也最小,倒也熬了下來,只是身體一日差過一日。

秦王后院之內,一個面容枯槁的女子,目光呆滯的望著天空。

“嘰嘰喳喳!”

忽然之間,天空飛過一對鳥雀,他們在空中盤旋,還時不時交錯身位,顯得十分親暱。

“飛鳥都有伴侶,可是文昭你卻不在了。”

這個面容枯槁的女子,正是呂綺玲,此時她淚眼朦朧,眼中帶著一抹幽怨。

“也許在你離世的那一刻,我就應該隨你而去,可是你卻讓我好好活著。”

飛鳥仍在鳴叫,微風吹過樹葉,發出了沙沙聲響。

沒過多久,呂綺玲就帶上心腹丫鬟,前往陳旭陵墓探望、憑弔,此去卻再也沒有回來。

從那以後,陳旭陵墓附近,就多了一個簡陋的茅草屋。

茅屋裡面,有一個面容枯槁的女子,還有兩個年輕精明的丫鬟。

哪怕後來,陳政、陳艾先後來前來勸說了呂綺玲,讓她回到秦王府邸之內居住,都被她拒絕了。

無奈之下,陳政只得派遣重兵,守衛陳旭陵墓,以及呂綺玲。

自那一天開始,一直到呂綺玲生命的終結,她始終沒有再跨出陵園一步。

令人奇怪的是,自從呂綺玲住在陵園之內以後,身體居然開始慢慢轉好,又活了十幾年才離開人世。

卻說秦王陳政繼承王位以後,將文武官僚盡皆升賞。

他自己更是統領重兵,巡視東郡濮陽,拜訪居住在那裡的族人。鄉中父老,揚塵遮道,奉觴進酒。

公元230年八月,人報稱幷州首府太原鳳凰來儀,故都蒲坂麒麟出現,黃龍現於長安城外。

世間更有謠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大將軍斬赤龍征戰四方,秦王陳政恩澤天下,故此天降祥瑞。

黃龍降世,更是代表黃天當立。

不少黃巾舊部後人,盡皆上表陳政,希望他能順天應命,代漢自立。

對於各地紛至沓來的表問,陳政卻沒有發表任何意見,既沒有滿口答應,也沒有出言斥責。

朝中文武見狀,皆是心中一喜,開始私下串聯。

九月初,威武將軍典滿,奮武將軍關平,奮威將軍姜維,中郎將程武,太史丞李琪,長安令賈穆等四十多人,忽然闖入皇宮之內。

李琪乃李儒之子,李儒去世以後,他也繼承了李儒的爵位。

李琪走在最前面,見到天子劉馮也不下拜,正義凜然的說道:“如今天下種種瑞徵,乃秦當代漢之兆,還望陛下能夠闡讓於秦王。”

劉馮聞言,面如土色。

可是看到過來之人,都只是關中新一代將領,老一輩戰功卓絕之輩,都沒有前來之時,心中還存了一絲希望。

劉馮以茲事體大,需要仔細考慮為由,暫時支走了眾人。

可是第二日,田豐卻帶領周瑜、陳群、趙雲、徐晃、甘寧、張遼、張郃、龐德、徐賢等人,再次進入皇宮,勸說漢帝闡讓皇位。

田豐垂首說道:“伏睹秦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越古超今,雖唐、虞無以過此。”

“群臣會議,言漢祚已終,望陛下效堯、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禪與秦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則陛下安享清閒之福,祖宗幸甚!生靈幸甚!”

“臣等議定,特來奏請。”

直到此時,朝中位高權重的大臣,幾乎都已經表態,劉馮當即面如土色。

而且田豐之言,也已經沒有了商量的餘地。

須知,田豐說的是:臣等議定,特來奏請,也就是下達通知的意思,並非是在請求漢帝。

可是劉馮心中不甘,看著百官哭道:“朕想高祖提三尺劍,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世統相傳,四百年矣。”

“朕雖不才,初無過惡,安忍將祖宗大業,等閒棄了?汝百官再從公計議。”

陳沫排眾而出,引李琪、張欽近前奏曰:“陛下若不信,可問此二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