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2002:自由系巨星

第122章 控盤高手費天王(求訂閱)

奧克蘭公開賽決賽的那一幕,或許會成為華夏網球史上永恆的經典。

陳然在離開紐西蘭後直接前往了澳大利亞,期間並沒有回國,所以他並不知道自己如今在國內的人氣。

像央視和《體壇週報》的記者,從紐西蘭跟著陳然到澳大利亞,他們也沒留意到國內的變化。

但在座的有不少記者是從華夏國內直飛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他們可太瞭解如今國內的情況了。

陳然的人氣在不斷飆升。

不僅僅是一個巡迴賽冠軍的關係,也不是因為陳然擊敗了亞洲第一人斯里查潘。

而是因為陳然面對數千泰國觀眾的噓聲,不僅沒有退縮,反而直接朝著他們挑釁了起來。

迎著漫天噓聲,陳然愈戰愈勇,還把斯里查潘的心態打崩了。

那麼細分一下:第一個巡迴賽冠軍是1,贏了亞洲第一人是1,對著數千泰國觀眾挑釁也是1。

所以陳然在那場決賽後獲得的人氣是,1+1+1大於3。

如今這些80後,90後的少男少女們,就是喜歡這樣有個性的運動員啊。

陳然還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引起的轟動效應,不過他當時之所以剛如此做,其實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他並不介意在極限的壓力下比賽,但也會考慮個人的得失。

這就是網球的好處了,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

如果自己是足球運動員,如此去挑釁對方的球迷,激怒了對方的球員,搞不好直接給你來一個背後滑鏟。

網球就沒有這樣的風險了。

在場的華夏記者媒體們也明白,如今陳然的每一步都是華夏網球的新歷史。

畢竟在這之前,華夏的網球幾乎是一片空白。

也有一些體育記者將陳然大滿貫第一戰比作王治郅登陸NBA的第一場比賽,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是的,我們也相信到了第二輪的比賽,會有更多的觀眾透過電視轉播來收看你的比賽。”新華社的記者也笑了。

陳然這傢伙是懂得時刻宣傳自己的。

這第一輪比賽剛打完,就開始給自己第二輪的比賽造勢了。

緊接著,陳然又點了一個外國記者。

“你好,我是來自ESPN的。”這傢伙率先點名了自己的身份。

ESPN電視臺在整個世界體育媒體裡都是超然的存在。

外國記者繼續說道:“陳,你已經超越了張德培先生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大滿貫首勝者,那麼下一個目標是不是成為最年輕的大滿貫冠軍。”

你看,這些外國人就會製造話題。

“大滿貫正賽一共有七輪,我現在才第二輪,討論這個問題太早了。”陳然果斷回道,“對我而言,什麼時候進了決賽,才會考慮冠軍的歸屬問題。”

別想讓老子置於輿論風暴的中心,別想動不動就搞一個大新聞。

“越來越多的人拿你和姚名比較了,你怎麼認為。”ESPN的記者兜兜轉轉,又提到了姚名。

在這個時代,很多國際性的華夏運動員都無法繞開姚名。

即使八年後的李娜第一次闖入大滿貫決賽時,外國記者提問時也是三句不離姚名。

“這是記者和球迷的事情,他們可能想製造一些話題,但我真的沒精力去關注這些比賽。”陳然攤開雙手,“我每天光訓練和看比賽錄影都忙不過來。”

他自然地化解了這個提問。

“你是不是還沒自己的教練?”這個問題也是許多記者關心的。

“暫時沒有,但網球是個人運動,我也有自己的訓練計劃,不過我有一個體能教練。”

“那以後會給自己配一個教練嗎?”

“在澳網結束後,我會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之後,央視記者也開始了提問。

“陳然,你能說說參加巡迴賽和大滿貫之間的最大區別。”

陳然想了想後,慢悠悠地回道:“顯然關注度完全不同,你所面臨的壓力也不同。在這裡,所有細節的東西都會被放大。第一輪比賽就會有許多記者來採訪。”

“如果是巡迴賽的話……”

“我沒有參加過大師賽,但在250賽這個級別,可能你得進了四強,才會有點關注度。”

“不過迄今為止,我所經歷過的最大球場和最多現場人數,還是魔都挑戰賽的決賽。”

這話一出,一些華夏記者都會心地笑了,而一些外國記者卻是一頭霧水。

區區挑戰賽的決賽,也能比得過巡迴賽和大滿貫?

採訪時間並不長,僅僅持續了二十多分鐘,就宣佈結束。

陳然也立即離開了新聞釋出會,返回了下榻的酒店。

……

當今年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結束第二個比賽日時,第一輪的比賽全部結束,也意味著有六十四個選手打道回府。

第一輪比賽大冷門沒有,小冷門有不少。

31號種子德國人舒特勒並不孤獨,32號種子奧地利人庫貝克陪著他一起回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