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開局帶走扈三娘

第200章 新君新王

東京城裡,充滿了詭異。

封城三天,很多底層百姓的家中已經開始缺糧。

可百姓們寧可勒緊褲腰帶,相互拆借也不去鬧騰,坐等著南來子前來改換天地。

人被壓迫慘了,也就產生了逆反心理,越到這個時候,人們也就愈發期待昏君奸臣倒臺。

期待滿城懸掛貪官汙吏的腦袋。

板凳已經準備好,坐等看戲。

上四軍和禁軍們很安靜,哪怕是站在城牆上看著城外的神武軍,也沒有大戰來臨時的緊張。

兵士們似乎都明白,這場戰打不起來。

可這又是誰給他們的底氣?

更詭異的是,貪官汙吏們也很安靜。

按理來說,以南來子以往的做風,貪官汙吏們難逃菜市口一刀,這個時候,應該是上躥下跳才是。

是誰給了他們勇氣?

顧誠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六賊,可被百姓們認為的六賊人選,也很安靜。

六賊又有何憑仗?

這時,更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和盛糧行平價售糧,鬥米百五十文,每人限購兩鬥,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當和盛糧行的夥計敲著鑼走過所在街區,百姓們驚呆了。

老天爺,這是什麼操作?

南來子清君側前,鬥米到了二百六十文。

別說是清君側這等天塌地陷的大事,往常要是有個風吹草動,這糧價嗖嗖地就往上漲。

不漲個三五百文都對不起奸商們的囤積居奇。

“永安糧行平價售糧,鬥米百三十五文,每人限購一斗,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永和糧行平價售糧,鬥米百二十五文……”

老天爺,這又是什麼操作?

這些大糧商,哪個不是黑了心肝的奸商,今個怎麼鬼迷心竅發了善心了?

“發個屁的善心,這些賊廝鳥是怕南來子進京被抄家問斬,臨時售糧平穩咱們的情緒,好向南來子邀功免罪。”

“這些黑了心肝的奸商賊廝鳥,妄想打這個如意算盤脫罪,咱們就不能讓他們如願,就不買他們的糧,等南來子來了,給奸商們來個抄家問斬。”

“對,直娘賊的,就不買糧……”

百姓們嘴裡叫得兇狠,可看到這般便宜的糧價,又看著空空如也的糧缸,誰也不想跟家人的肚皮鬥氣,於是偷偷摸摸地上街買糧。

結果,長長的隊伍裡,看到一張張熟悉的面孔。

大家相互間看著,都露出嘿嘿的傻笑。

永安糧行,背靠宰相蔡京。

二十年來,是東京糧商中的扛把子。

什麼囤積居奇、以次充好、陳米新賣、糧中摻沙、缺斤短兩……

這些缺了良心的行徑,永安糧行一天都沒有少幹。

永安糧行大東家盛懷瑜坐在大堂裡,懷裡抱著一個手爐,閉著眼睛聽完了兩個兒子的報賬。

“出糧的速度還是太慢了,鬥米降到百文。”

盛起恆頓時驚呼:“爹,咱們的成本都要百一了,這豈不是要賠本?”

盛懷瑜嘆道:“賠本也要出,不然時間來不及了。”

盛起仁說道:“爹,要不取銷限購,這樣百二十文在半天時間就能出個乾乾淨淨,這樣咱們也不至於虧本。”

盛懷瑜緩緩地說道:“糧食出盡重要,平穩民心更加重要。糧食出盡無寸功,維穩京師才是功。百姓手中有糧,才穩!”

盛起仁問道:“爹,南來子這是謀逆,難道他真能成功?”

“你整天在街面上廝混,難道這點眼力勁都沒有麼?”

盛懷瑜一幅恨鐵不成鋼的模樣,而後又語重心長地道:“南來子入主京師是民心所望,不會有任何阻力。”

盛起仁又問道:“爹,那相公們難道就坐以待斃?”

盛起恆苦笑道:“二弟,相公們可不就是在坐以待斃。”

“難道相公們不奮起反抗?”

盛懷瑜嘆道:“老二,你還是不懂,無謂的反抗只會招來抄家滅族,現在配合南來子,反而有一線生機,至少家人得以平安,這也是咱們要做的事。

錢糧沒了可以再賺,腦袋掉了,可就真的沒了。”

能在京師各行各業叱詫風雲的人,都不會是等閒之輩,至少投機取巧的眼光和手腕不會差。

一個個各行各業的大佬,採取了壯士斷腕的手腕,以此在南來子面前將功贖罪。

官家擺爛,相公們認命,貪官汙吏劣紳奸商們戴罪立功,將士無戰之心,百姓們翹首以盼……

這副局面,詭異,相當的詭異!

“大將軍,大將軍……”

當南薰門外的神武軍響起震天般的歡呼聲,城牆上的禁軍看到遠方黑壓壓的人潮湧來,就明白了,這是顧誠來了!

“南來子來了,南來子來了!”

當顧誠率領神武軍出現在南薰門外時,平靜詭異的東京城頓時沸騰了。

人們走出家門站在街上交頭接耳,也僅限於此,沒有人參與打砸搶,也沒有人呼喊著守城。

“開城!”

駐守南薰門的人,是從梁忠賢改為本名的孫進忠。

盧俊義和姚平仲親自將吊橋放下,城門緩緩升起。

明目張膽地進行政變,作為京師的汴梁城卻沒有絲毫的抵擋,百姓們就像是在歡迎王者之師。

這般詭異,古今未有。

明眼人也都知道,根本無法抵擋。

官家宰相們賴以依仗的上四軍,早已經被顧誠滲透成篩子。

孫進忠、姚平仲是站在顧誠一邊,盧俊義至始至終都效忠顧誠。

隱藏在百萬百姓中,還有上萬神武軍。

更有百萬百姓的擁戴。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的抵抗,都無異於螳臂擋車。

也不是沒有赤膽忠心的忠臣,比如何灌等人。

當何灌等人收到趙佶的不抵抗聖旨,也就心灰意冷了。

神武破軍軍和貪狼軍率先入城。

顧誠走進了東京城。

-----------------

二月二,趙佶頒佈禪讓詔書:

“聖諭:朕以德薄,至民亂事。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十八子趙榛,品行端方,深孚朕望。今當禪位於十八子榛,朕即避居禁中之外,潛心修道,不問世事。軍國大事,盡付與顧誠顧卿,欽此!”

皇十八子趙榛,是趙福金的同母胞弟。

年僅十一歲的趙榛繼位,成為大宋第九位皇帝,尊趙佶為太上皇。

新君繼位,大赦天下。

“聖諭:顧誠功高蓋世,徙封燕王,領天下兵馬大元帥,治軍府事……欽此!”

顧誠封爵親王。

-----------------

趙佶內禪,避居延福宮,潛心修道,通玄圓滿,以登仙班。

太子趙桓,廢太子位,降為定王,遷出東宮居於定王府。

茂德公主府,改個牌匾,成為燕王府。

-----------------

二月初十。

新君繼位以來的第一次大朝會。

群臣按班佈列於垂拱殿上,御座之下左首第一人,就是燕王顧誠。

“陛下駕到!”

十一歲的趙榛一身朝服走到御座前。

“臣等參見吾皇,吾皇萬歲。”

以燕王顧誠為首,領文武群臣朝小皇帝行禮。

“眾卿平身!”

“謝陛下!”

顧誠的行禮規規矩矩,這讓群臣的心裡都好受很多。

接下來,是重頭戲!

也是顧誠擬定好的聖旨,由太監一一宣讀。

“敕封李綱為左丞相。”

“敕封張叔夜為右丞相。”

“敕封宗澤為樞密使。”

“敕封种師道為殿前司都指揮使。”

“敕封黃繼為吏部尚書。”

“敕封何灌為兵部尚書。”

“敕封霍安國為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姚平仲擔任副都指揮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