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戲份,饒是胡枚刻意將其分割著拍,但那大段大段的臺詞可不好分開。
尤其很多臺詞佶屈聱牙,念起來極不順口,因此NG不斷,而這又導致拍攝時間不斷增長。
就這樣拍了四五天後,焦恍、馬少華都先後中暑了,因此兩人不得不休息。
而目前陳保國還在閉關,沒得辦法,胡枚只能將少年漢武帝的戲份提前。
於是陸關的苦日子就開始了。
陸關看到陳保國閉關探索角色後,一直在思考,自己每次飾演皇帝是走得什麼路子?
體驗派?方法派?還是表現派?
大家都說體驗派是天才的途徑,它需要你將自己成為角色,這也是《演員的自我修養》裡所推崇的。
方法派講究將自己代入角色,鏡頭內外保持同角色一樣的精神狀態,它與體驗派相似,但其實更簡單,也是目前好萊塢最常見的表演流派。
而表現派,聽上去好像很拉胯,它首先要求表演者明確將自己和角色分割開來,有些人對此很是不屑,你都跟角色分開了,怎麼可能像角色呢?
這就要提到第二點,將自己和角色分隔開後,透過表演者的觀察和分析,得出角色的特點,並將特點移植到自己的表演中。
陸關對比了這三種表演流派後,不得不承認自己走的應該是表現派的路子。
他在演李治,包括這次演漢武帝時,並沒有想著自己就是漢武帝、就是李治。他始終清楚自己是陸關。
同時嘉靖的記憶,讓他很清楚一個皇帝在面臨權力時的心理,以及面對天下人、天下事的心態。
別人觀察一個角色,可能是到一個相同的環境裡生活一個月。
但陸關可是有著嘉靖一輩子的記憶,皇帝都是些什麼尿性他最明白了。
劇中的漢武帝一方面在手握大權的竇太后面前,極力扮演一個乖孫子。
但私下他又十分躁動不安,不是勾搭長公主和阿嬌,就是在謀劃籌備自己的力量
可以說漢武帝是個天生的權力動物,和嘉靖很像,兩人是同一類人,只不過漢武帝更加成功罷了。
於是正式開拍後,陸關只要戴上冠冕,現場的人都能很明顯感覺到陸關變了。
他原本在現場是熱情、陽光的小夥,誰要喝茶了,只要吆喝一聲,一準就送過去。
但是現在,他的表情平淡,氣度雍容,彷彿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
身上那股躍躍欲試、鋒芒刺骨的感覺,時不時就能讓人感受到。
陸關這麼表演自然是思考過的,漢武帝想從竇太后手上收回權力。
和嘉靖想趕走楊廷和的心理如出一轍,但是雙方的手段不同。
竇漪房是漢武帝的親奶奶,他沒有撕破臉的必要,因此他採用的方式,是一面討好太后並證明自己,一面擴充羽翼,為自己的親政打下基礎。
陸關認為漢武帝會是一個更加兩面性的人,他只有表現出不同於竇漪房的蕭規曹隨,才能撬動朝局。
胡枚對陸關的表演很滿意,她要得就是這種不怒自威、雄心勃勃的感覺。
因此在焦恍和馬少華中暑症狀有所緩解後,她也沒有迴歸正常拍攝計劃的打算。
此時她正拍得來感覺,而且她也認為陸關現在的狀態太好了,她不想浪費陸關的狀態。
因此直接一口氣拍了大半個月,將少年漢武帝的戲份給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