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他在製作上的困難有二。
一是對部分牌的資訊不瞭解,“殺”、“閃”、“桃”、“酒”,這些牌他自然是清楚。
可武將、技能描述他只記得大概印象。
三國殺的創始人,當時也是靠著一次次的線下試玩,不斷打磨測試。
要是自己瞎編一通,導致卡牌或者武將失去平衡,影響到遊戲壽命就得不償失了。
二是美工方面,最早的三國殺是借用的《真三國無雙》裡的立繪。
後來,還被廠家告到法院。
這一點,他要想辦法規避,但好在這事不急,可以慢慢來。
至於後面的推廣,就更遠了。
江臨決定先做出來再說。
為此,他拍了一份智力+50和記憶力+60。
這是他第一次用記憶力這個屬性,之前一直沒找到使用場景。
一瞬間,江臨思維變得無比清晰。
江臨驚喜地發現,智力+記憶力的結合,讓自己記憶宮殿裡的迷霧逐漸散去。
那些藏在深處的記憶,如幻燈片似的在自己腦海中浮現。
江臨興奮無比,他好像終於找到系統的正確開啟方式。
作為重生者,他也想像穿越者前輩們大殺四方,抄歌、抄曲、抄萬物。
可他哪記得起來。
《天下無雙》是因為他對這首歌情有獨鍾,萬分熟悉。
但還是藉著製作人的音樂素養屬性,才堪堪創作出來。
他壓抑住興奮的情緒,開始集中精神,回憶起和朋友玩《三國殺》的情景。
半個小時後,在紙上有了《三國殺》的關鍵資訊。
53張基本牌,其中殺30張、閃15張、桃8張。
35張錦囊牌:包括南蠻入侵3張、萬箭齊發1張、桃園結義1張、五穀豐登2張.....
16張裝備牌:包括武器牌12張,防具牌3張,如諸葛連弩、八卦陣、藤甲,+1馬和-1馬。
說實話,這個效率並不高,他的電腦不是計算機,依舊需要根據記憶畫面,來思考整理。
這個過程是需要他消耗精力的。
緊接著,他又用了三個小時,將25個武將的技能謄抄在紙上。
《三國殺》的框架就算被他搭起來了。
至於立繪,他暫時用《割草無雙》裡的形象。
江臨開啟電腦,開啟盜版的ps軟體,陳舊簡單的頁面佈局映入眼簾。
雖說,是03版的製圖軟體,許多功能還並未開發。
但製作這種卡牌還是綽綽有餘。
就是渲染需要的時間變多了。
又用了四個小時,江臨終於把這套卡牌的樣式做了出來。
......
第二天,江臨在電腦店花了5元錢,買了張空白CD。
這時候沒有微信傳輸和各式各樣的雲盤,隨身碟和行動硬碟更是奢侈品。
CD燒錄反倒是最經濟的方式。
燒錄完,下一步就是製作。
他跑到文印店,選用了300克白卡紙,將CD裡的圖片拓印上去。
最後在表面塗覆亞光膜。
一張5毛錢,153張,總共花了75塊錢,讓江臨有些肉痛。
沒辦法,對於他這種散客,人家還要專門花時間來排版,拓印、剪裁,成本就上去了。
要是等規模化,送到工廠去做,成本將會大幅度降低。
兩個多小時後,充滿著油墨香的首款《三國殺》就此面世。
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桌遊就此誕生。
再往後二十年,想必這個連盒子都沒有的簡陋《三國殺》,肯定會極具收藏價值。
但目前,它只是帶有劣質紙芯和粗糙壓紋的紙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