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2002:影帝想做個好人

第15章 確定選角

“那你一定是慕容復嘍?”

聽著老爺子的話,江臨哭笑不得。

還是張紀忠搶過話頭,“這個扮演慕容復演員受傷了,今天沒來。”

連續猜錯兩次,金庸卻沒了追問的興致。

他在主座上坐定,目光掃過面前三本的《天龍八部》,是94年燕京三聯書店出版的版本。

出人意料,金庸沒拿上面嶄新的兩本,反而拈起最舊的那本。

書頁翻動間,密密麻麻的批註躍入眼簾,有對情節的標註,有對某些語句的見解,還有對人物性格的剖析。

翻到其中一頁,一張稿紙掉落出來,裡面的內容是慕容復的人物小傳。

“《慕容復:在群像輝映中凸顯的悲情註腳》。”

“段譽要一往情深,慕容復便需薄情寡義。”

“蕭峰要大仁大義,光明磊落,慕容復便需卑鄙無恥,心胸狹隘。”

“虛竹要事業愛情雙豐收,慕容復便需功敗垂成,眾叛親離。”

看著開頭,金庸略感驚訝,他扶了扶眼鏡,繼續看了下去。

接下來的內容,是對角色內心的剖析和事例佐證。

甚至還指出疑似作者寫崩了的話,比如慕容復角色塑造前後矛盾,動機單一扁平,性格轉變突兀,戰力崩壞。

金庸放下書籍,微微嘆氣。

最早在《明報》上連載版時,他筆下的慕容復的確是個仁義之士,而不是偽君子。

然而,隨著故事脈絡的延展與創作構思的深入,他意識到,三位主角的人格魅力,需要更為鮮明的反襯與對照。

他因此重塑慕容復的形象。

一般來說,大多數演員研究他的作品,大多執著於角色的招式體態、臺詞語氣,卻很少有人考慮創作意圖,思考故事核心。

顯然,這筆記的主人是下了功夫的。

金庸指尖摩挲著書頁間的批註,望向張紀忠。

“這位筆記的主人在不在現場?”

張紀隱隱有些後悔,早知道就不把這本書放上去了。

雖說老爺子干擾不了拍攝,可分量在那呢。

要是在媒體上說兩句劇組的壞話,比如某個角色不討喜,不尊重原著之類的話,足夠他喝一壺。

張紀忠趕忙賠笑道:“這個一時匆忙,誤將這本舊書放在這了,上面都是玩笑之話,查老勿怪。”

金庸卻輕輕擺了擺手,語氣中滿是讚賞:“說的哪裡話?這些批註見解獨到,我看著很是歡喜。”

“哦?”

聽到這話,張紀忠將心放在肚子裡,立刻喜笑顏開,連鬍子都翹了幾分。

“江臨!站起來,讓查老瞧瞧。”

江臨聞聲急忙起身,身姿挺拔如青松。

金庸望著他,笑意更濃:“原來是你!依我看,你倒有九分慕容復的神韻。”

此言一出,原本專注翻書的演員們齊刷刷抬頭,現場記者更是忙不迭按下快門。

眾人心中暗自揣測,在這節骨眼上,金庸這番話是否意味著,修青空出的慕容復戲份,極有可能落在眼前這個替身身上?

在場的演員哪個不是歷經層層試鏡、選拔才脫穎而出。

胡君是從陸易、於榮光、焦恩駿中脫穎而出。

劉一菲那是從寧丹林、徐靜雷、蔣晴晴中殺出重圍。

就連那些配角都是經過層層選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