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九月,江臨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
專輯歌曲在百花錄音棚錄製完成。
雖然,他們成本有限。
但依舊沒剋扣黃博的薪酬,這讓黃博感恩戴德。
起碼面上是這麼表現的。
此時,黃博參加的是北電錶現系配音班的高職班。
屬於自費性質,學費每年接近兩萬。
這筆錢也算是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歌曲錄製完畢,首先註冊版權。
不過,這次版權註冊就不用他跑了。
須前這個經紀人很合格。
在發行上,須前找了一家小型的發行公司。
規模雖然不大,但卻有電臺資源。
雖說,電臺日漸勢微,但依舊是不小的宣傳渠道。
當前,獨立歌手和唱片公司合作,無非是三種模式。
其一,唱片公司直接買斷歌曲版權,全權負責後續一切事務,並獨自承擔盈利與虧損風險。
其二,是歌手與唱片公司合作,二者共擔收益和風險。
其三是完全外包,歌手出錢請唱片公司發行銷售,唱片公司只賺宣發的錢。
第一種,全權買斷的話,以這家小型公司的實力,顯然給不出他心中的價格,這種就直接pass掉。
第二種和第三種,在江臨心中搖擺。
如果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他當然希望用第三種方式。
可畢竟制碟的成本並不低。
目前來說,算上前一陣的廣告,他也只有65萬。
磁帶的成本低,但現在已經很少有歌手用磁帶,都是用CD。
一張空白CD的成本在2元左右,燒錄成本在3元,紙質封面、塑膠CD盒、歌詞本印刷的單套成本也是3元。
雜七雜八的成本核算下來,一張專輯成本是10元。
宣傳推廣包括電臺打榜、電視廣告、平面媒體,一口價是15萬元。
目前,像是傑輪、孫燕子、蔡10等頭部藝人的專輯定價通常在40-50元。
二線歌手,如勇氣歌手、車底戰神,定價多在30-40元。
獨立音樂人或者新人,定價在20-30元之間。
江臨決定定價為25,這個中規中矩的數字。
但也意味著,他要賣出一萬張專輯才能回本,壓力不可謂不大。
專輯市場也講究二八定律。
百分之二十的歌手,分割了百分之八十的市場。
傑輪的葉惠美能賣出300萬張,孫燕子的《未完成》達到170萬張。
再次之,JJ的《樂行者》銷量70萬張。
車底戰神和梁靜如30萬張。
剛冒頭的蘇打綠也就3萬張。
二手月季也在03年出了新專輯,填補了國內紅白喜事沒有搖滾的空缺。
嗯,銷量不到一萬張(有誇大嫌疑)。
.....
九月十五日,秋高氣爽。
一張名為《江臨和他的隨筆》的專輯,正式發行。
發售前七天,這張專輯彷彿全紅嬋跳水,沒激起一點水花。
首周專輯只賣了三百多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