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歌》正式播出,剛播出,各種資料看上去很優秀。畢竟這部劇太吸引眼球了,關注度也超級高。
但是伴隨著劇情的展開,這部劇的口碑卻褒貶不一。
豆瓣,很多網友看了幾集之後也開始在上面打分。
8.2分的評分也不算低了,但是和張遠的幾部劇一比,這個評分真的不算高。
六集的免費集數讓第一天的付費點播資料非常少。不過投資者並不太著急,因為根據《射鵰英雄傳》的經驗,第二天資料才開始上升,第三天才是付費點播資料爆發期。
不過豆瓣的評分,還有彈幕的差評,以及逐步下滑的追播資料,讓企鵝影片這邊帶著一股焦躁。
第二天,付費點播資料開始上來。但是這個資料,卻讓很多人皺起了眉頭。
截止到第二日二十四點,當天的付費點播資料,僅僅只有876萬。
對比一下《射鵰英雄傳》1873萬的成績,這個成績差了很多。
但是讓他們心塞的還在後面,第三天,資料開始飆升。但是這個飆升資料卻讓很是糾結。
第三天,總的付費資料勉強過億。看起來這個資料不錯,但是別忘了這部劇的價格。足足八十六集,全集點播還需要150塊錢呢。這個資料,代表著付費資料,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這麼好。
“尼瑪,看到第十集,看不下去了,導演秦黑鑑定完畢。”
“一部歷史劇,怎麼弄的跟宮鬥戲似的。”
“花了十塊錢,看不下去了。我要看楚漢爭雄,現在這嘰嘰歪歪的”
“沒有射鵰好看……”
“還是白夜追兇好看……”
“什麼五億投資啊,還不如愛情公寓好看呢?”
看著這些評論,在看看不斷下滑的豆瓣評分。企鵝影片這邊那叫一個心塞啊。這尼瑪到底怎麼回事啊?這部劇感覺可以啊,要演技有演技,要流量有流量,要製作有製作,要導演有導演。
不過劇情,他們已經盡最大努力了。
現在,如此情況卻讓野心勃勃的他們有些難以接受。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
《大風歌》正式播出,付費點播資料也在逐步上升。但是這和付費資料,卻讓一群投資者傻了眼。
一週下來,付費點播資料3.35億人民幣。
這個資料看起來漂亮,但是對於這部劇的投資者來說。這資料太差了。要知道這部劇的總投資可是高達五個億。
五億投資,一個星期才3.35億的付費點播資料。
而且這筆錢還要和企鵝影片三七分,還要交稅。
雖然後面還有付費收入,但是按照這段時間付費點播的規律,第一週的付費收入營收,基本上就能佔總營收的百分之八九十。
這個收入,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以前他們還想著,能有1000萬的付費點播人群,那麼就差不多有十五億的付費點播營收。
畢竟射鵰英雄傳的付費點播人次現在都高達1300多萬人次。
想象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這部劇,最終的付費點播資料,能有五個億就算不錯了。按照這份付費點播資料,這部劇肯定是賠了,而且賠的不少,畢竟這部劇的投資太大。
而在豆瓣,評分已經降到了7.8分。
一個星期,這部劇顯出原形。雖然在網上也有不少人誇這部劇。但是現在的資料,直接告訴所有人,這部劇的質量,沒辦法和《射鵰英雄傳》比。
別說和射鵰比了,連白夜追兇和愛情公寓都比不了。甚至連陳情令都沒辦法比。
現在這豆瓣評分,都跟陳情令一個分數了。
但是陳情令人家賺錢啊。看看《大風歌》,這半個影視圈,一個個視帝視後的,導演也是名導,編輯也非常有名,最後卻完成了這個樣子。
“《大風歌》成績不及預期,誰之過?”
“付費點播時代,觀眾更挑剔……”
“付費點播不是圈錢時代……”
“劇情為王,《大風歌》票房失敗的原因”
一個個自媒體開始蹭熱度。
《大風歌》聲勢浩蕩的來了,五個億的投資,如此態勢,最終結果卻是賠錢。這可是大新聞啊。
在過去的一年,整個電視劇圈,討論最多的就是付費點播。
越來越多的電視劇開始嘗試這個模式,當然有賺有賠。但是像《大風歌》這樣的大製作,這還是第一次。
現在大風歌撲街,自媒體人又開始冒頭,開始分析各種原因來蹭熱度。
新的一年,開年大劇竟然撲街了,這對於電視劇圈來說,確實不是一個太好的訊息。畢竟大風歌投資巨大,花費了一年時間,最終這個結果,大家都受到了很大影響。
而此刻,在愛奇藝的運營部,很多人卻顯得有些幸災樂禍。
《大風歌》撲街,對於企鵝影片的競爭對手來說自然是一個好訊息。
但是他們幸災樂禍還不止於此,因為他們手裡現在還有一部劇。
一部情景劇,一部張遠拍攝的情景劇。
前段時間他們就已經拿下了獨播權。依然是老套路,沒有花錢購買獨播權。但是分成比例卻調整到二比八,愛奇藝只拿兩成,剩下的八成全是致遠影視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