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狂攬海洋億萬資源

第70章 香飄十里

陳海洋見狀,趁熱打鐵。

“所以,這廠房的結構、水電線路的鋪設、尤其是排汙和地面硬化,都得一步到位。”

“我可跟錢工程師保證了,咱們白沙村出來的東西,絕對是頂呱呱的乾淨衛生!”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陳海洋幾乎是天天泡在工地上。

他不僅親自監督施工質量,對一些細節更是摳得極細。

比如,他堅持要求生產車間的窗戶全部安裝細密的防蟲紗網。

並且在所有可能的縫隙處都做了密封處理。

地面則要求用水磨石,平整光滑,不留衛生死角。

並且設計了合理的排水坡度,方便沖洗。

“海洋哥,這水磨石地面是不是太費錢了?”

負責採買材料的張強有些遲疑。

“用水泥抹平不就行了?”

“強子,水泥地容易起灰,時間長了還會有裂縫,藏汙納垢。”

陳海洋耐心解釋道。

“水磨石貴是貴點,但耐用,還好清理。”

“這筆錢,省不得。”

“咱們的廠子,將來是要給市裡、省裡,甚至全國的人看的!門面功夫也得做足!”

就在廠房改造緊鑼鼓鼓進行的同時,裝置的安裝除錯也提上了日程。

從上海運回來的那些二手裝置,雖然經過了陳海洋用潮汐印的仔細甄別,確保了核心部件的完好。

但畢竟是舊機器,安裝和除錯起來也頗費了一番功夫。

陳海洋特意從市裡請來了兩位經驗豐富的退休技工。

在裝置安裝除錯的這一個多星期裡,他不僅自己跟著技工師傅虛心請教每一個部件的原理和操作要領。

更是把陳海生和村裡幾個腦子活絡、手腳麻利的年輕人,像小王勇,還有之前跟著跑船時表現不錯的張強,都叫了過來。

“哥,小勇,強子,你們幾個都給我用心學!”

陳海洋表情嚴肅地對他們說。

“這機器以後就是咱們吃飯的傢伙,你們得把它們伺候明白了!”

“不能總指望外人。”

“咱們白沙村自己的技術員,就從你們幾個裡出!”

陳海生還好,畢竟是親大哥,對弟弟的安排無條件支援。

小王勇和張強等人,一開始還有些懵。

他們哪擺弄過這些沉甸甸、結構複雜的鐵疙瘩。

但看著陳海洋那充滿信任和期待的眼神,加上技工師傅的耐心指點,也都咬著牙學了起來,眼中漸漸有了光。

陳海洋深知,深加工產業,裝置是骨架,工藝是血肉。

而懂得工藝和質量控制的人才,才是靈魂。

於是,在廠房改造接近尾聲,裝置基本安裝就位的時候,他又開始琢磨起了人才培養的大計。

他從村裡那些讀過初中、高中的年輕人裡,挑選了十幾個踏實肯幹、責任心強的,男女都有。

準備作為加工廠的第一批儲備技術力量和質檢人員。

“各位兄弟姐妹,叔伯嬸子!”

陳海洋在合作社的動員大會上,聲音洪亮,擲地有聲。

“把你們的孩子交給我,我不敢說讓他們個個都當大老闆。”

“但保證讓他們學到一門實實在在的手藝,將來能憑本事吃飯,拿比別人高的工錢!”

村民們如今對陳海洋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一聽他要辦培訓班,還包教技術,都踴躍報名,熱情高漲。

陳海洋又費了些周折,透過那位退休老教授的關係,聯絡到了市食品研究所的一位在職研究員。

還有醬料廠周師傅的一位得意弟子。

請他們利用週末時間,來村裡給這些“學員”們開辦短期培訓班。

培訓內容涵蓋了魚產品加工的基本原理、不同魚類的處理技巧、各種新增劑的正確使用。

陳海洋的目標是少新增甚至無新增,但基礎知識必須懂。

還有嚴格的衛生規範、以及最重要的產品質量控制要點。

李雪婷看著丈夫每天不是在工地上忙得滿頭大汗,就是在燈下研究那些她看不懂的圖紙和資料。

時而還要去碼頭協調漁獲。

晚上回來,無論多疲憊,還要給孩子們講故事。

她心裡既是心疼,又是滿滿的驕傲。

她默默地把家裡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條,時常燉些滋補的湯水給他補身子。

“海洋,你別太累了。”

夜裡,李雪婷給陳海洋揉著酸脹的肩膀,聲音溫柔得能滴出水來。

陳海洋抓住妻子的手,臉上帶著無比滿足的笑容。

“雪婷,不累。”

“看到廠子一天天成型,看到村裡年輕人學習的勁頭,我渾身都是勁兒!”

“等咱們的魚乾、魚醬做出來了,你就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小亮小雨也能抬起頭做人!”

他的目光望向窗外。

那片原本破敗的舊倉庫區域,如今已是燈火通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