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像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等重量級人物,卻是紛紛擰眉。
盧照鄰的這首詩,充滿了對李世民的讚美之意,不能算是一首好的作品。
如果是別的帝王,肯定會欣喜若狂,但李世民是個明白人,知道利弊的帝王,絕對不會欣賞這種誇獎。
李世民微微頷首,然後看了一眼駱賓王、王勃和贏夏。
“這首詩很好,賞百兩黃金。你們,可作出什麼好的詩句?”
“回皇上,臣有了!”
駱賓王在雍和宮內走了兩步,即便他只穿一件薄薄的衣衫,可他的神態中,還是有一股高傲之氣。
唐國官員們,紛紛一臉興奮。
就算是李世民,也有點小興奮。
在王楊盧駱大唐四人之中,駱賓王的真實實力足以和王勃相提並論。
只可惜他是貧苦人家,沒有什麼背景,所以一直排在墊底。
“秦寨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
……
王侯貴人多近臣,朝遊北里暮南鄰。
……”
駱賓王在欣賞雍和宮的繁榮後,跨步走到雍和宮的外圍。
向下望去,只見長安城之中,萬家燈火通明,口中唸唸有詞,
他的詩詞不再限於大唐的繁華,也寫出了那些王公侯貴們的奢華作風,更寫到了平民們的繁忙。
更是在這首詩中,加入了自己鬱郁不得志的情感。
“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
古來榮利若浮雲,人生倚伏信難分……”
誦完全詩,駱賓王雙膝跪在地上,磕頭行禮,目光中帶著一絲不一樣的神色。
“皇上,這首詩,就是我對唐國風範的看法。”
“在我的眼裡,唐國不止地廣物博,而且經濟繁榮鼎盛。雍和宮的歌舞升,王族世家們的嬉戲,長安城的彩旗,以及平民的艱辛,與無數人的鬱郁不得意,皆是風範。”
雍和宮中,一片死寂。
駱賓王的才學是無可爭議的,他將自己的絕代才情都傾注在了這首詩裡,但卻摻雜了更多的情緒,更多的是對大唐現狀好壞利弊的描寫。
如果換作一位毫無氣度的皇帝,根本不可能欣賞這種詩句。
但李世民卻異於常人。
“好,這首詞確實寫的是大唐的風範,賞!黃金六千兩!”
李世民捋了捋鬍鬚,微微頷首,笑著道。
“你起來吧,我很欣賞這首詩詞。作為一國之君,朕自然應該謙遜一些,多多聽取建議。”
“若是我做的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諸位大可以提出來,我願意改正!”
李世民對駱賓王的這句詩非常的喜愛,這首詩不但大氣磅礴,更是將大唐的風土人情都融合在了一起。
“王勃,你有沒想到有什麼好的詩句?”
誇讚完了駱賓王,李世民把目光投向了王勃。
而大唐的文武百官們,也都將目光投向了王勃。
王勃在大唐四傑之中最年輕的,天賦也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