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是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居然記不住梵文。
“我還就不信了,記不住我偏要記住。”
反正沒事幹,王生也當了一回犟種,看一遍記不住,那就看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四遍,五遍...一直到記住為止。
他前世沒有過人的記憶,面對要背誦的課文,沒有其他辦法,就死記硬背,不斷記憶,直到記住為止。
經歷過填鴨式教育,死記硬背可是強項。
事實證明只要重複的次數足夠多,魚也能記住東西。
這不,經過不懈努力,王生終於是把金剛伏魔咒第一品牢記於心。
金剛伏魔咒第一品,法會因由分。
原文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意思是如來和普通和尚沒有什麼區別,一樣的乞食、起居。
說相同,其實也不相同。
單從內容上來看,看不出佛祖深意。
但明白什麼是法會因由分,又有大不同。
法會因由分說的是,事有因緣,說法度生,必須因地、因人、因時,不可以輕易說法,所以機緣不到不說法。
是不是感覺題目和內容相互矛盾?
其實不矛盾。
佛祖表達的意思很簡單,緣不是隨意,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皆通,才有緣。
經不輕傳,法無空取由此而來。
西遊記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我們的唐僧師徒歷盡千辛終於來到佛祖面前,然而阿儺、迦葉兩位尊者卻要唐僧他們給點好處才把經書給唐僧。
孫大聖他們不服,告到如來面前,結果如來的意思就是經不輕傳,法無空取。
最後唐玄奘無奈,‘獻’上唐太宗送他的紫金缽盂才得到經書。
說到緣,道家也講究緣分。
不過道家的緣其實是對道法自然的理解。
道法自然是什麼?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家都熟悉這句話,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意思,只覺得B格拉滿。
其實意思很簡單,道法自然就是在說萬事萬物都在遵循自然而然的規則。
也就是過去未來,生老病死,所有的東西都有一定定數,是有規律可言的。
理解了這個道理,就明白道家的緣是什麼。
道家的緣,實質是測算到未來會有交際,既然認識是必然,何不現在就結交。
佛家的緣,也是相同的道理,不過他們說的是因果。
當然了,佛家臉比較大,緣不緣是他們說了算,不是你真的有沒有緣。
咳咳,不說了,再說要被禁言了。
言歸正傳,說實在話,王生對佛家是不怎麼感冒的,不過秦文婧說的不錯。
力量不是看出自什麼地方,而是要看使用的人。
如果金剛伏魔咒真的有大威能,他又有機會學習,為什麼不學?
就比如現在,當他把金剛伏魔咒第一品牢記,他便發現了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