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洞天算是三清島的一處重地,故而藏匿很深,處在層層疊疊的群山之中。
想要到這裡,需要翻越層層陣法,重重把守,不過姜丘尺貴為道門道子,自然有他的辦法。
姜丘尺來到一座浮島前。
這座山,內部已經被掏空,成為一個藏匿書經的地方。
道門底蘊非凡,蒐羅的功法、武學、古籍自然也數之不盡。
不過,這浮島仙山的山門前,卻沒有什麼守門的弟子,靈獸。
只有一個茅草屋,裡面住著一個老道人。
老道人正在生火做飯,炊煙裊裊,讓這一方出塵的天地多了幾分俗世的煙火。
姜丘尺落地,便向著那老道人行禮,道:“老道兄,我想進去查閱古籍。”
這老道人負責看守此地。
自姜丘尺入道門以來,這老道人就已經在這裡。
同門的長老,師兄也是如此,他們不知道這老道人的名諱,只是尊稱‘老道兄’!
“原來是小道子,怎麼又跑回來了?”
老道人顯然與姜丘尺相熟,戲謔的笑道。
不過他卻也瞥見了姜丘尺那腰間的令牌,老眸中帶上了驚訝。
“一百?”老道人道。
聞聲,姜丘尺一怔,有些不明所以,順著老道人的目光看去,只見自己腰間別著的一塊令牌。
那是從聽風閣中得到的聽風令!
“哦,這個,這個是我化緣得來的。”
姜丘尺白臉一紅,撓了撓腦袋,訕笑道,但他頓時又意識到什麼。詫異的看向老道人。
“老道兄認得這東西?”
姜丘尺不敢置信的說道。
“關於聽風閣的傳說,第十七層洞府內有。”
老道人神情恢復平靜,淡淡的說道,隨後便不再理會姜丘尺,自顧自的生火做飯。
姜丘尺見狀,又是見禮,隨後向著山中走去。
山中,不少道門弟子來往,見到姜丘尺,都是熱情的打了招呼。
偶爾路過懸崖,便能見到有弟子在峭壁間攀登而上,步伐精妙,暗藏推演之道。
更有不少弟子,將太極圖、八卦陣法紋刻於手心之間,隨後一掌印出,邊帶著浩瀚道威。
不過道門武學功法,皆遵從自然,內藏演算之法。
此演算,並非天機之演算,而是對招式,靈力之演算。
見招拆招,借力打力,便是道門武學之核心。
整個藏經洞天,分為十八層,自下而上,越是網上,武學功法,古籍秘辛便越是珍貴越是精妙。
故而,在姜丘尺來到第十七層的時候,看到的都是一些老道士,老道姑。
他們或是在此地盤膝悟道,或是在此地悠然喝茶,感觸天地之自然。
“太師叔!太師姑!”
見到這些人,姜丘尺的臉色變得肅穆尊敬,畢恭畢敬的來到這些人身前,抱了抱拳,行禮。
這些人可都是道門內老祖級別的存在,比當代道祖還要高出一個,甚至幾個輩分。
“原來是我們的小道子!怎麼,在外野夠了?”
聞聲,一個踢踏著破鞋,走來走去的邋遢道人,笑呵呵的說道。
不修邊幅,咧嘴便是滿口黃牙,腳下鞋頭爛了,露出幾個黝黑的腳指頭。
“師祖!”
見狀,姜丘尺又是作揖行禮,連聲道:“道曰入世即修行,徒孫這是去修行的。”
“啊!對對對對!”
見狀,邋遢道人笑罵一聲,說道:“今日又是來作甚?”
“徒孫想查一查關於聽風閣與青軒一事。”
姜丘尺說道。
誰料話音一落,數道目光投來,竟是那群老道人老道姑。
一雙雙老目,目光炯炯,顯得意外、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