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建築法則

第84章 好時代   

1958年的八月,北戴河的天氣清爽宜人,政治局擴大會議就在這片清涼的海風中召開,在那次會議上,最重要的決定,就是興建一批作為建國十週年獻禮的公共建築,以展示這個年輕共和國的新面孔。

會議結束後,不過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實質工作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當時BJ的副市長是萬里同志,在他的指揮帶領下,一千多名建築工作者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加入這一項為祖國改頭換面的工作,會議中確定了具體的建築專案——改造天安門廣場,建造人民大會堂、革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國家劇院、軍事博物館、科技館、藝術展覽館、民族文化宮、農業展覽館,蘇聯展覽館……

其中的藝術展覽館,就是現在的BJ美術館,而蘇聯展覽館則是如今的BJ展覽館,本來,在當時的會議上,這些就是當時初步確定的十大建築。

只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

在一部分建築開工之後,綜合當時的情況——國家財力情況、工期情況,以及其他各種困難——最終確定,十個專案同時上馬可能會出現問題,一些工程可能會面臨無法按時完工的問題,最終決定,文化功能較強的科技館、國家劇院和美術館緩建,而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博物館則合併成一個館。與此同時,用當時已經在建的釣魚臺國賓館,和更有現實應用功能的華僑大廈、工人體育場和北京火車站、民族飯店,來代替推遲緩建的專案。

前後兩者相結合,也就成了最終在國慶獻禮時亮相的“十大建築”。

施工照片並不多,看樣子不是拍攝者感興趣的部分,一共就只有那麼六七張,左央卻拿起來翻來覆去地看,怎麼看都不過癮,自己好像已經進入到了照片裡,成為當時施工者之一——這是左央的愛好,以前看古建築的照片時,他也會不停想象如果自己當時也是參與者之一該有多好,只是古建築很少會有施工照片,這些老照片算是讓他過足了癮。

可以說,當時這批“十大建築”,將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最優秀的工程師都匯聚在一起,不但組織了BJ所有涉及單位,還將廣州、上海和南京等地最好的設計師都特地邀請過來,一起進行設計方案,左央半天連大氣都不敢出,心裡甚至有點兒嫉妒……

這種專案,多少人一輩子都沒有機會經歷一次,左央簡直覺得生不逢時,如果能生在那個年代……

“不光是建築師,”瑪麗姐指著幾張照片,若有所思,“我爸那時候也提了意見……”

左央瞪大了眼睛,“您爸爸是哪一路的神仙?”

“熱心市民啊!”

瑪麗姐的爸爸拿這些照片來的時候,爺倆兒藉著半瓶紅酒還感慨了一番,老爺子說,當時提倡全民動員,不光是建築專家,當時的工人和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所有人都能參與其中,一起來決定首都的面貌。

“聽說啊,前前後後一共提出了四百來個方案……”

左央彷彿能看到街頭巷尾每個人興高采烈地討論著十大建築,那些建築從孕育、到誕生、再到後來的面世和投入使用,一切都與他們息息相關……

真是個好時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