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話說那個真李木子的演員叫啥了…………完全不出名啊,看來只能到時候選角了。
張浩回憶了半天依舊是找尋不到的記憶,默默嘆了一口氣後還是先一門心思投入到了劇本的創作中。
懸疑劇,懸疑劇,這型別的劇想法是最耗功夫的,但只要腦袋裡邊有了一個框架其實反而是最好寫的。
張浩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已經把劇本給寫了出來,《潛伏》的後續工作包括轉播權,他直接放心的交給張紀中幫自己打理了。
而他則是準備辦好護照去一趟歐洲,旅遊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他準備去一趟德意志的arri公司買一套攝影機裝置回來。
arriflex435,在攝影機還沒有進化到數字時代前,獨屬於膠片時代的王者,能夠打敗他的只有克里斯托弗·諾蘭所鍾愛的imax攝影機了。
如果說用前者來拍攝電影是土豪行為的話,那麼用後者可以說就是真正的神豪了,因為這種機器整個全球都沒有幾臺,所以它是隻租不賣的。
電影《八佰》的導演當時曾經透露過一個數字,光是租用這一套imax攝影機的工具,一個月的租金就得六百萬元,而且要知道這是2020年的六百萬。
張浩即使是再追求電影效果的變態,也不可能真在這個時候用到imax的,當然了對於普通的電影導演來說張浩已經是足夠的變態了。
要知道,即使是牛逼如好萊塢,當時08年爆火的《鋼鐵俠1》也不過才是arri的235罷了,而這樣的配置在好萊塢很常見。
一直到了第二部拍攝的時候,賺到錢的漫威這才把攝影裝置升級到了arri435。
只能說要是《鋼鐵俠1》如果能早點用到arri435的話,那麼小羅伯特唐尼和女記者的那場床戲,毫無疑問會看的更精彩的多。
而說回此時的國內,那是根本見不到這種攝影機的了,更別說是租賃服務了。
想要買這種攝影機,只能是親自飛去德意志的總部去購買。
對於這種事情,即使是一向號稱大手筆的張紀中,即使是有著華憶在背後的投資都不敢去幹,然而張浩就是有著如此的自信。
當然也只有大魄力和勇氣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會收穫最大的紅利,更何況張浩前邊一部《天道》和《潛伏》的收益分紅,確實也給到了他足夠的底氣。
國內的電影市場要更新換代正式邁入數字化時代起碼得十年以上,而一直到24年,arri435這種攝影機依舊是活躍在攝影屆內。
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都不用說是自己拿來拍電影了,就是後期把這攝影機拿去租賃就已經足夠回不少本了。
要想足夠的驚豔觀眾,演員和導演的技術自然是一個方面,但在這其中硬體的提升也是必須的,對於張浩來說,這筆買賣不管怎麼算都是划算的。